男子在北京天坛给一家人拍下合照,他问对方来自哪里?对方说:“台湾。”他又惊又喜,现场把照片冲洗好,免费送给对方。 北京天坛的冬意正浓,祈年殿的红墙蓝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95岁的林奶奶坐在轮椅上,被祖孙三代围在中间,脸上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摄影博主小李举着相机按下快门时,没料到这张普通的游客照,会成为跨越海峡的温情见证。 小李在天坛拍风景有些年头了,那天他刚拍完祈年殿的斗拱,就看见这家人正围着轮椅调整位置。 老人穿着藏青色外套,手里攥着个小布包,眼神一直盯着祈年殿的顶端,嘴角带着藏不住的向往。 我帮你们拍张全家福吧,角度好点,小李主动上前,对方立刻笑着道谢,拍完照小李随口问了句,您家是从哪边来旅游的呀? 扶着轮椅的中年男人笑着回答,我们从台湾来的,这是我奶奶,盼着来天坛盼了几十年了,小李手里的相机顿了一下,抬头看见老人正朝他点头,眼里闪着光。 您等我五分钟,我把照片打出来给您!他说着就往自己的摄影背包跑,里面常备着便携打印机和几个简易相框,本是为了方便客户,这会儿却觉得必须用上。 五分钟后,小李拿着装裱好的照片回来时,一家人都愣住了。 林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手指轻轻划过相框边缘,一遍又一遍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和家人,声音带着点哽咽,真好看,这红墙真气派。 她攥着小李的手不肯放,从布包里掏出块台湾带的凤梨酥塞给他,孩子,谢谢你,以后一定要去台湾玩,奶奶给你做蚵仔煎。 小李推辞不过收下,看着这家人推着轮椅走远,老人还频频回头挥手,后来小李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很快就火了。 有网友留言说,奶奶的笑容里全是真性情,这就是一家人的感觉啊。 还有人想起了去年央视报道的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那天金门乡亲举着“饮水思源”的牌子,和大陆施工人员拥抱的场景。 林奶奶的家人后来给小李发了条私信,说奶奶回到台湾后,每天都要把那张照片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给来访的邻居讲天坛的故事,说“祖国的建筑就是气派”。 小李看着信息心里暖暖的,他想起拍照片时,阳光刚好穿过祈年殿的窗棂,落在老人的脸上,和两岸人脸上的笑容一样,都是暖融融的。 有人说这种小事不值一提,但正是这些小事,藏着最真切的亲情,小李没觉得自己做了多特别的事,他只是看见老人眼里的向往,又听到“台湾”这两个字,就下意识地想多做一点。 那张装在相框里的合影,定格的不只是红墙蓝瓦下的笑容,更是两岸同胞割不断的联结。 林奶奶盼了几十年的天坛之梦,在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圆满;而小李递出照片的瞬间,也让“两岸一家亲”不再是口号,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温暖。 夕阳西下时,小李又拍了张祈年殿的剪影,照片里的红墙依旧庄严。 他想起林奶奶的笑容,突然明白,无论是天坛的红墙还是台湾的古厝,无论是大陆的凤梨酥还是台湾的蚵仔煎,根脉里的牵挂从来都没断过。 山河同源,人心归处,大概就是这样,在不经意的相遇里,在真诚的相待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