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邝安堃不顾子女反对,娶23岁的小保姆,四年后邝安堃去

叁号知识局 2025-11-26 21:26:31

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邝安堃不顾子女反对,娶23岁的小保姆,四年后邝安堃去世,留下的遗嘱更是惊呆了所有人!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邝安堃的名字在上海医界几乎家喻户晓,这个早年留学法国的医学博士,回国后不止在医学领域打下了深厚的根基,还为中国内分泌学科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学术成就无人不知,甚至成了上海医学院的标杆人物。   但随着岁月流逝,邝安堃进入了人生的晚年,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医学巨匠,也成了一个寂寞的老者,他的子女们忙碌于自己的生活,逐渐远离了这个已经年迈的父亲。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孤独,让他在晚年决定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娶一位比自己年轻63岁的女人,朱菊仙。   朱菊仙原本是邝安堃家中的护理人员,那个年轻的女子来自安徽农村,初中毕业后便来到上海打工,1985年她在上海突发急病,恰巧被邝安堃遇见,老人毫不犹豫地将她送往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之后她便因为感激这位老人的帮助,决定留下来照顾他。   她每天清晨为邝安堃熬药、做饭,到了冬天还会用热水袋为他温暖被褥,夏天则用蒲扇轻轻为他扇风,这些年朱菊仙的细心照料与陪伴,渐渐填补了邝安堃内心的空缺。尽管年事已高,邝安堃依然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个年轻女子的真诚与用心,他说过:“你们只关心我的名声和财产,却没真正关心过我活得舒不舒服,”也许正是这句话,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感。   随着时间推移,朱菊仙和邝安堃的关系逐渐升温,他们不再只是护理与被护理的关系,更多的是互相的陪伴和情感依赖。对邝安堃而言,朱菊仙不仅是晚年生活的伴侣,更成了他最后岁月里最重要的支撑。   于是1988年,邝安堃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娶朱菊仙,这一决定自然遭到了他子女们的强烈反对,毕竟,86岁的邝安堃和仅23岁的朱菊仙之间的年龄差距,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邝安堃的长子在加拿大,通过电话对父亲进行劝阻,认为如此大的年龄差距和财产风险会给家庭带来麻烦,而小儿子则直接反对并与父亲发生了激烈争执。但邝安堃坚决不为所动,最终两个月后,他带着朱菊仙去办理了结婚登记。   婚后的生活依旧并不平静,邝安堃的子女们对父亲的选择始终不满,而邝安堃也因此决定对自己的财产做出明确的安排,在1990年,他在律师的见证下,立下遗嘱,将所有的财产,包括存款、房产,以及医学著作的版权,全部留给了朱菊仙。   对于这个决定,子女们的反应几乎可以预见:他们愤怒地表示,朱菊仙无非是为了钱才接近父亲,甚至怀疑她可能利用了不正当手段,邝安堃的遗嘱被法院认证为有效,朱菊仙继承了他所有的财产,这个决定让邝安堃的子女们怒不可遏,他们甚至打算继续上诉,但最终法院再次确认遗嘱的合法性。   而朱菊仙继承遗产后的行为,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没有选择自私地享受这一切,而是将邝安堃的那套价值不菲的洋房捐赠给上海第二医学院,用于内分泌学的研究。   她还把大部分存款捐给了邝安堃的老家设立了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她说:“先生一辈子都在为医学、为病人忙活,这些东西本该属于他热爱的事业,”朱菊仙的这一行为,让当初怀疑她的人感到无比羞愧,她以自己朴素的善良与真诚,颠覆了所有的猜测。   邝安堃的遗嘱,不仅是对朱菊仙无私奉献的回报,更是对那些将他视作财富来源的子女的无声批评,通过这一行为,邝安堃向大家展示了他真正看重的东西:真心与陪伴,而朱菊仙的无私付出,也证明了人际关系中最为真挚的情感并不总是和金钱挂钩,更多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关怀与照料。   回顾这段不被理解的婚姻,它不仅打破了年龄与身份的偏见,更证明了感情的本质——互相成全,在朱菊仙的陪伴下,邝安堃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岁月,温暖与关怀让他在孤独的晚年找到了依靠,而朱菊仙用行动证明,金钱与财富永远无法与真诚和善良相比。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1 阅读:3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6

用户10xxx96

1
2025-11-27 02:37

佩服!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