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11月21日,在辽宁海城一所小学门口,每天放学时分总会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忙碌着。十一岁的男孩小杰(化名)守着自己的烤肠摊,熟练地翻动着烤肠,而他的同龄人正背着书包从校门里涌出来。[给你小心心] 小杰和患有脑梗的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行动不便,只能偶尔接些零活,这个家的重担早早落在了孩子肩上。 从六岁开始,他就离开了校园,先是学着照顾父亲,后来慢慢摆起了这个小摊。 在烤肠摊的抽屉里,除了零钱还放着几本旧课本,没有客人的时候,小杰就会拿出来翻看,邻居们说,经常能看到他一边照看烤炉,一边默读课文。 当地社区最近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小摊,街道工作人员已开始协助办理小杰的入学手续,同时也在帮他父亲联系更适合的工作。 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像这样长期失学的情况确实暴露了帮扶机制需要更及时的反应。 类似的情况在农村地区并不罕见,据一位驻村社工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发现两三例类似小杰这样的孩子,这些家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常规的救助视野。 现在小杰最期待的是能早日回到课堂,他说自己想学做饭,将来开个小餐馆,这样既能照顾父亲,又能有稳定的收入,这个朴素的愿望,让不少听闻他故事的人为之动容。 对于小杰小小年纪就辍学卖烤肠并照顾生病的父亲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看到这个孩子的故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11岁本该是在学校无忧无虑读书的年纪,却要扛起养家的重担,每天在学校门口卖烤肠,听着教室里的读书声,这种对比太扎心了。” “这个孩子真的太懂事了,从6岁就开始照顾生病的父亲,这份孝心和责任感让很多大人都自愧不如,更难得的是,他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还坚持自学,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这份上进心特别打动我。” “不过想想也挺让人心疼的,整整五年时间,一个孩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他却因为家庭原因错过了,现在街道办介入帮助是好事,但缺失的五年的教育,不是简单重返校园就能弥补的,后续的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都很重要。” “这件事也反映出我们的救助体系还有提升空间。一个孩子辍学五年才被发现,说明社区的关注网络可能存在疏漏,如果能有更早的发现机制,或许熊猫就能更早得到帮助。” 对于小杰重返校园后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功课跟不上、与同学相处等问题,你觉得哪些方面的帮助是最迫切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建议。 信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