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976年最后的时间里写的字。 看了半天也没分辨出来,各位能认出来吗?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6 13:55:55

毛主席在1976年最后的时间里写的字。 看了半天也没分辨出来, 各位能认出来吗? 一九七六年九月的中南海病房,灯光压得很低。 这一年对他一点不客气。一月八日,周总理在北京病逝,七十八岁。助手念讣告,他闭着眼,眉头皱成一团,眼泪悄悄往下流。 追悼大会前一天,悼词把几十年并肩打江山的经历一段段念出来,这位平常极少失态的老人,忽然哭得声音都变了。 正式追悼那天,双腿浮肿,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坐在屋里抹泪。 七月六日,朱德在北京去世,九十岁,又一位老战友走远。嘴上不多讲,心里再明白不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矩,可轮到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心里总要凉一阵。 他对“万岁”“万寿无疆”的口号打心眼里嫌烦,说那都是“屁话”。 人总要走,更在意的是走后别人怎么说这一辈子。对外宾谈起身体,从不遮掩,实打实讲。 身体这边却接二连三亮红灯。老年白内障闹得他一度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助手念文件,他躺着听,听完给批示。 做了手术,视力稍好,他要来放大镜,自己挨字往下看。 医生叮嘱一天最多十五分钟,他嘴上答应,手上收不住,说白了,能多看一会儿,就觉得这一天没白过。 六月一日,心肌梗塞突然袭来,他一下子陷进昏迷,医疗小组连夜抢救,把人从鬼门关往回拽。中央拿到医生报告,第一次向全国各地高层通报他的健康状况。 医生心里都清楚,这一关能扛过去已经不容易,再出变故,谁也不敢打包票。 八月二十六日,心脏病再次发作,大半时间他都在昏睡,醒着的时候说不了几句,还是本能地要书要材料。进入九月,吃饭得人喂,后来靠鼻饲,清醒的空档一天天变短。 就在几次病情反复之间,华北地底下那股劲憋不住了。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五十三点八秒,河北唐山地下十二公里地壳猛然错动,释放出被比作十一亿吨梯恩梯炸药的能量,也有专家换算成四百枚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同时爆炸。唐山城被这股力气摇了二十三秒,路面开裂下陷,楼房成片倒塌,有的直接碎成渣,桥梁支撑柱发出刺耳的声音后折断,桥面坠落。 大多数人还在睡觉,少数在外面的人只觉得脚底像踩在巨大的筛子上。 等地一停,活下来的人朝“家”的方向跑,只看见一片灰白的平地,偶尔竖着几截断壁残垣,只有少数钢筋混凝土建筑还站着,唐山成了一座能一眼看到天际线的城市。 电信部门试打电话,全国各地基本还能接通,唯独唐山死一般寂静,多次呼叫毫无回应。 北京那边,半夜不少人被晃醒,天安门的梁柱吱吱作响。 天津离得更近,全市超过六成房屋毁坏,超过一成彻底塌下去,死亡被统计为两万四千多人,受伤两万一千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算出三十九点二亿元,一些历史建筑在这次地震中或重伤或消失。更远处,从渤海湾到宁夏,从黑龙江南部到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都有明显震感。地震波顺着地球皮子一路跑到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那边警报大作。 美国地质调查所根据仪器数据宣布,北京附近发生了大约八级地震,各大通讯社迅速发稿,世界目光瞬间被拉到这一片废墟上。 唐山城里一片混乱。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算是躲过大难,地震前被党委书记叫去谈考察工作,人不在原来的房子里。 走出屋子,满街砖瓦灰尘,他心里很快有数,这是整座城市被打穿了,光靠本地力量肯定不行,得尽快向党中央说清楚。 地震后不到半小时,他坐上救护队的车往北京方向冲,警报长鸣,路面坑坑洼洼,车子一路颠,进了北京路况顺了,车速也提起来。 一行人凭着平时听新闻攒下的印象往中南海摸,离新华门不到两百米,路边突然出现的军人让他们知道地方没找错。李玉林下车,对民警表明自己来自唐山,要报告地震,很快被带进国务院接待站。中央高层被急急忙忙叫到屋里,他压着情绪,把唐山的惨状一条条讲出来,说到最狠的地方,眼泪止不住,在座的领导人也跟着红了眼眶。 他提了三点:解放军火速进唐山,矿务局指挥的救护队统统调去,全国范围调集医疗队支援。这三条当场记进本子,很快落到实处。 当天傍晚六点多,他又赶回唐山,后来被评价为“为救灾抢出一个白天”。 毛主席对这一切心里有杆秤。 关于唐山的灾情报告送到病房,他坚持自己用放大镜看,不让助手照本宣科。看到“唐山成为废墟”“天津死亡两万四千多人、伤者两万一千多人”“全国各地医疗队赶赴灾区”这些数字,脸上神色一阵阵变。 身边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那一次他哭得很厉害,哭到整个人像一下子塌下去。 八月十八日,中央办公厅起草《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文件送到床前,他照旧看完,提笔批示,发往地方,这一笔成了他生前在公文上的最后落款。 九月八日,他已经说不出话,写不了字,用三横和三下敲击,还在关心日本的三木首相。 差不多也是这时候,他托人向中央军委的徐向前元帅发出绝密电报,内容不长,全国、全军进入一级戒备,保持稳定。 九月九日零点十分,老人停下呼吸。 留下来的,是和唐山救灾有关的批示,是关于一级戒备的电报,也是那几道三横、那三下敲击,字不多,分量很重。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4
2025-11-26 15:21

照过去的方针办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4
2025-11-26 15:23

慢慢来,不要招(着)急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