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是:拜登是一个顽固的反华政客,而且言行不一,嘴上说一套,背后另一套。特朗普虽然也反华,但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讲究利益优先,贸易战科技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妥协。特朗普还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因此,从维护中美和平、合作关系来讲,特朗普执政对中国有利,远超拜登(对中国来说)。 先说拜登的“言行不一”有多离谱,嘴上天天喊着“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背地里却把“反华”做成了系统性工程。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偷偷出台了一份139页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堪称对华科技战的“宣战书”,不仅禁止中国进口先进芯片。 连自主研发所需的设备、技术都一并封锁,甚至要求所有“美国人”包括绿卡持有者,都不能给中国晶圆厂提供任何支持,连维修设备、给点建议都不行。 他还拉着日本、荷兰搞同盟,逼着这俩国家一起限制对华芯片设备出口,把全球化的芯片产业链拆得七零八落,明摆着就是要断中国高科技的路。 可他转头就说“愿意与中国合作”,结果合作的诚意没见着,2024年底又加码管制,把136家中国实体列入黑名单,专门盯着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往死里掐。 这种操作别说合作了,连最基本的信任都谈不上,就像个当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的对手,你根本没法预判他下一步会出什么阴招。 拜登的顽固还体现在不管不顾美国自身利益,一门心思搞对抗。他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了520亿美元补贴美国芯片产业,却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大先进产能,逼着企业在中美市场之间二选一。 可美国芯片巨头们不傻,英特尔、高通这些企业天天跟拜登政府叫板,反对收紧管制,因为中国市场占了他们不少营收,断了合作等于自断财路。 英伟达没办法,只能专门给中国市场搞“特供版芯片”,绕开管制才能保住生意,这事儿本身就透着荒诞,拜登想遏制中国,结果先坑了自家企业。 可笑的是,他一边说要“公平竞争”,一边却联合G7、五眼联盟搞小圈子,搞所谓的“民主技术联盟”,本质上就是拉帮结派孤立中国,这种带着意识形态偏见的对抗,只会让中美关系越来越僵,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再看特朗普,虽然也反华,但他的反华带着商人的精明算计,从来不是死磕到底。2018年他发起对华贸易战,一会儿加征340亿美元关税,一会儿又瞄准2000亿美元商品,看着来势汹汹。 可真到中国发起反制,美国农民的大豆堆成山卖不出去、制造业成本飙升的时候,他立马就换了嘴脸,坐下来跟中国签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让中国扩大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的采购,还把部分关税往后延期。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能赚到钱、能让美国占便宜就打,打疼了自己就谈,绝不做亏本买卖,这种可预测性对中美关系来说,反而比拜登的“无差别打压”更有缓冲空间。 特朗普的务实还体现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从不被意识形态绑架。就说TikTok的事儿,拜登政府一直想直接封禁,觉得这是“国家安全威胁”。 在特朗普眼里,与其封禁掉赚不到一分钱,不如让美国投资者参与进来分一杯羹,这种商人思维虽然自私,但至少给双方留了谈判余地,没有把事情做绝。 还有科技打压,特朗普时期虽然也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但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美国企业在贸易中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而不是像拜登那样,试图全方位摧毁中国的科技产业。 特朗普政府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虽然霸道,但至少还留着商业谈判的口子,不像拜登的“小院高墙”,直接把所有路都堵死。 关键的是,特朗普这人吃“高帽子”这套,只要给足他面子,让他觉得自己赢了,很多事情都有商量的余地。 当年中美贸易谈判,只要顺着他说“这是史上最好的协议”“只有你能达成这样的成果”,他就愿意做出让步,这种性格虽然傲娇,但对缓和关系来说未必是坏事。 而拜登则完全不同,他身边全是民主党建制派和学术精英,制定的政策逻辑严谨却僵化,满脑子都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宏大叙事,根本不考虑实际利益得失,也不吃任何“人情世故”的一套,哪怕自己的政策让美国企业受损、盟友抱怨,也照样一条道走到黑。 说到底,拜登的反华是“意识形态驱动”,不管代价多大都要干,属于无解的死局;特朗普的反华是“利益驱动”,只要筹码给够、面子给足,就能找到平衡点。 对中美和平合作来说,一个能坐下来谈判、能妥协的商人总统,显然比一个油盐不进、死缠烂打的顽固政客靠谱得多,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特朗普懂这个道理,拜登却偏偏要跟利益过不去,这就是为啥特朗普执政对中国更有利的核心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