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朗普不重视科技,其实不是特朗普的事美国两党都有“科学无用论”的认识,只是认识角度不一样,所以相互攻讦。 美国两大政党对科学资金的态度,从来不是一边爱一边恨,而是各有各的忌讳,只是忌讳的方向不一样。共和党管钱的时候,总觉得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扔进不确定回报的黑洞里,尤其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但短期看不到经济效益的项目。 特朗普第一任期,白宫预算案年年提议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头,理由是优先国防和直接能赚钱的技术,环境保护署的气候监测项目也被列为监管负担。 第二任期开头,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直接从90亿砍到39亿,凡是带多样性培训和社会科学标签的申请,全被卡死。共和党议员在国会听证会上经常说,这些钱花出去,美国竞争力没见涨,反而养出一堆纸上谈兵的模型。 胚胎干细胞政策来回倒腾最能说明问题。布什限制后民主党上台就喊全面放开,奥巴马撤销了但保留伦理一票否决,特朗普又收紧间接费用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把上限从50%降到15%,实验室设备维护费瞬间没了。 生物医学领域共和党想快点商业化,特朗普预算常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础研究份额转去国防生物实验室,奥巴马时期就划掉某些疫苗独家授权,要求数据共享。两党互相指责时,共和党说民主党搞社会工程,民主党说共和党无视公共健康证据。 这些选择性限制听着都冠冕堂皇,可落到具体项目就是真金白银的砍。国会其实多次当缓冲器,2018年特朗普想砍环境保护署三分之一,众议院连夜加回20亿。 今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面临腰斩,参议院共和党资深议员直接把数字改回接近原水平。最终法案总在凌晨通过,议员们累得要死,但各自底线都守住了。 说白了,美国科学政策从来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两党博弈的结果。共和党警惕政府钱养出监管怪兽,民主党警惕技术失控伤弱势群体。 互相攻讦听着热闹,其实背后是“科学该为啥服务”的老问题没答案。总资金这些年还是缓慢涨,只是方向总在变。真要说谁更爱科学,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