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张忠谋表态:“如果我们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 1962 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张忠谋补充道,他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美国人”身份,震惊了所有人! 这番话震惊四座,倒不是因为观点多新颖,而是把“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自然要把西方的技术优势吹上天,把大陆的突破晾在一边。 作为一手把台积电带到行业巅峰的掌舵人,张忠谋的技术眼光曾备受认可,但当他明确将自己的身份与美国深度绑定后,他发表言论的客观性就难免要打个折扣。毕竟美国近年来为了遏制大陆芯片产业,又是搞技术封锁,又是拉盟友建“芯片小圈子”,作为“美国人”的张忠谋,此刻出来站台,说些“西方控制所有瓶颈”的话,更像是在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而非基于全球芯片产业的真实格局。 他大概忘了,台积电的崛起,从来都离不开大陆市场的滋养。2024年数据显示,大陆市场仍占台积电全球营收的18%,靠着这片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帮着美国唱衰大陆芯片,这份“双重标准”着实有些刺眼。 而他口中“大陆无能为力”的论调,更是与现实相去甚远。2024年的大陆芯片产业,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模样。中芯国际在2023年就实现了14nm FinFET工艺月产能10万片的突破,2024年更是把N+1工艺(等效7nm级别)的良率稳定在了85%以上,不用EUV光刻机也能批量生产高端芯片。 要知道,这可是被西方视为“不可逾越”的技术难关,如今大陆不仅跨过去了,还在稳步扩产,2024年全年芯片自给率已提升至38%,较2020年翻了近一倍。 那些被张忠谋忽略的“瓶颈突破”,正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开花结果。上海微电子2024年交付的28nm DUV光刻机,已经顺利进入国内多家芯片厂的生产线,虽然比EUV落后一代,但成功填补了国产光刻机在成熟制程的空白,工信部数据显示,这款光刻机的套刻精度达到≤8nm,完全能满足28nm及以上制程的生产需求。 在芯片设计软件领域,华大九天的EDA工具2024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2%,彻底打破了美国Synopsys和Cadence的垄断;安集科技的抛光液、江丰电子的靶材,这些曾经被“卡脖子”的材料,如今在国内晶圆厂的使用率都超过了60%。所谓的“所有瓶颈”,正在被大陆工程师们一个个攻克。 张忠谋的言论,还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大陆芯片产业的韧性,恰恰是被美国的封锁逼出来的。2020年美国全面限制芯片出口后,大陆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启动了“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基金”,截至2024年三期基金总规模已达5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1.2万亿元。 钱往研发砸,人往产业聚——2024年海外归国的芯片工程师数量较2020年翻了三倍,国内高校半导体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同比增长45%。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是靠资本逐利的西方企业难以理解的,也是张忠谋这类站在西方立场上的人,始终看不透的“大陆底气”。 当张忠谋唱衰大陆时,台积电自己却在为美国的战略付出代价。2022年台积电宣布投资12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厂,到2024年成本飙升至200亿美元,还因为美国本土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不得不从台湾调派千名工程师,光安置费用就花了3亿美元。 反观大陆,2024年全年芯片产业新增企业超1.3万家,从光刻机到EDA软件,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都在快速成长。华为昇腾910B芯片2024年在AI服务器领域的市场份额突破20%,直接把英伟达H20芯片的中国销售额压到了5000万美元以下,这就是“无能为力”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张忠谋的言论,是站在美国身份立场上的片面之词。他看到了西方过去的技术优势,却没看到大陆现在的突破速度;他强调自己的美国身份,却忘了台积电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协作,包括大陆市场和技术人才。 2025年恰逢“十四五”收官,大陆芯片产业的集中爆发,不是偶然的“奇迹”,而是千万人埋头苦干的必然结果。 所谓“扼杀”,从来都是西方的一厢情愿。张忠谋可以坚守他的美国身份,但不能无视大陆芯片产业的成长;他可以为美国站台,但“大陆无能为力”的论调,终究会被不断突破的技术成果,击得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