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起来,奇迹康复。而黎明也说到做到,兑现他的承诺。 乡村学校捐赠现场,黎明的戏服还沾着片场粉尘,就俯身帮孩子翻起新书。 刚拍完《无双》里的戏份,他没回剧组休息,径直赶来兑现另一个 “角色”—— 坚持三十年的慈善人。 这一幕,藏着他从 1993 年为父停工到如今事业慈善并行的人生答案。 1993 年,黎明凭《人在边缘》成香江顶流,影视歌邀约堆成山。 经纪人拿着能 “再火三年” 的剧本找他,医院电话却先响起:父亲肠癌末期。 他当场推掉所有行程,专辑刚登顶、演唱会秒空,也毅然暂停巅峰事业。 “戏可以等,爸等不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他人生转折的开端。 在医院陪父治疗的半年,他只在病房角落偶尔翻几页剧本,从不敢分心。 导演亲自来劝 “客串几个镜头”,他摇头:“现在我只想当护工。” 父亲化疗吃不下饭,他就把鱼肉剁泥熬粥喂;夜里疼得难眠,他哼老歌揉腿到天亮。 直到肿瘤缩小的 “医学奇迹” 出现,他才回归工作,却定下 “三分之一时间做慈善” 的规矩。 1994 年,他一边拍《都市情缘》,一边挤时间筹备慈善演唱会,常连轴转。 片场收工就往演唱会场地赶,嗓子沙哑含着润喉糖彩排,从不敢敷衍任何一方。 1995 年更忙:北京四场演唱会收入全捐,同时拍王家卫的《堕落天使》。 白天拍戏、晚上彩排,王家卫劝他 “先顾拍戏”,他说:“事业和承诺都不能丢。” 这年,电影提名金像奖,慈善也帮到数千偏远地区儿童,双份收获让他更坚定。 2000 年,黎明成立影视公司转型幕后,却把公益揉进事业里。 投资拍公益短片,用公司资源推脊髓灰质炎疫苗项目,分文不取。 投资人说 “公益不赚钱”,他反驳:“公司赚的钱,本就该帮人。 ” 那段时间,公司出热门剧集,他参与的慈善活动也超百场,平衡得游刃有余。 2008 年汶川地震,他一边发慈善专辑筹 9000 万,一边暂停公司项目赴灾区。 看到倒塌的学校,他当场追加捐款,还牵头圈中好友支援。 回港后马不停蹄拍《十月围城》,片场总盯着灾区重建新闻,生怕错过什么。 电影成经典,善款也建起多所学校,他说:“这样的事业才有重量。” 2013 年父亲去世,他把更多精力放慈善,却没丢演艺热爱。 接戏更重社会意义,2018 年拍《无双》时,抽空为脑瘫儿童募捐。 高空弹钢琴钢丝断裂,他坚持唱完,下台才发现肋骨骨裂,歇一周就回片场。 电影票房大卖,他捐出部分片酬:“这是替父亲看一眼,承诺没落空。” 近几年,年过半百的黎明仍活跃荧幕,去年演现实题材剧集,口碑不俗。 拍戏之余去乡村学校考察,捐 2000 万支持教育,还在筹备新电影。 身边人叹他 “精力比年轻人旺”,他笑:“能拍戏、能帮人,就有动力。” 如今,他的影视公司仍出作品,他也偶尔接戏,更多时候在慈善现场奔走。 逛超市见募捐箱会随手捐钱,遇需要帮助的人会伸手,善意已成习惯。 有人问 “事业和慈善哪个重要”,他答:“事业让我有能力行善,慈善让事业更有意义。” 三十年过去,从为父许誓到普惠众生,他用行动证明:热爱与承诺,从不是选择题。 主要信源:(搜狐娱乐——黎明隐瞒了27年的秘密被揭露:他凭什么是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