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在迪拜坠机,印媒:美国负全责 印度国产“光辉”战机在迪拜航展的坠毁事故,其调查结果虽未正式公布,但印度国内舆论已迅速将矛头指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美国。 日前包括《今日印度》、《经济时报》和《印度斯坦报》在内的多家印媒纷纷发文,将这起事故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供的发动机(F404)扯上关系。 这场备受关注的航展事故发生在迪拜阿勒马克图姆机场附近,当时“光辉”战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前的适应性训练。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战机在空中突然出现异常姿态,随后失控坠向地面,幸运的是飞行员及时弹射逃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战机本身已经完全损毁。 事故发生后,印度国防部长紧急召开会议,印度航空发展局也迅速成立了调查小组。按常理来说,在黑匣子数据解读完毕、技术报告出具之前,任何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都为时过早,但印媒却绕开了这些专业流程,直接将焦点锁定在美国制造的发动机上。 《印度斯坦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提到,“光辉”战机自2016年正式列装以来,虽然对外宣称是“100%本土制造”,但核心的动力系统一直依赖进口。F404发动机作为这款战机的“心脏”,其性能表现直接决定了战机的飞行安全。 该报还翻出了历史数据,称过去五年间,印度空军装备的F404发动机曾出现过12次不同程度的故障,其中3次导致战机紧急迫降。虽然这些故障最终都被认定为“维护不当”或“操作失误”,但印媒这次却坚持认为,迪拜坠机事故可能暴露了发动机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 《今日印度》则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空军退役将领,这位将领表示,F404发动机在高空低速飞行状态下,曾出现过推力波动的情况。而“光辉”战机在航展表演中恰好需要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低速机动动作,这可能成为事故的诱因。 不过这种说法很快就遭到了军事专家的质疑。一位中国航空领域的研究员指出,F404发动机是一款成熟的中推涡扇发动机,不仅装备了印度“光辉”,还大量使用在美国F/A-18“大黄蜂”战机上,服役 decades 来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设计缺陷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空军自己的维护记录显示,“光辉”战机的发动机故障中,有80%以上与地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有关。去年年底,就有一架“光辉”战机因为发动机燃油管路接口松动导致漏油,差点引发空中起火事故,事后调查发现是维护人员没有按照规程拧紧螺栓。 面对外界的质疑,印媒并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渲染“美国责任论”。《经济时报》甚至发文称,通用电气公司可能向印度提供了“减配版”的F404发动机,理由是印度采购单价比美国海军采购价低了15%。 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军事装备采购价格受采购数量、配套服务、付款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的价格对比没有实际意义。通用电气公司也很快做出回应,称向印度提供的F404发动机与美国海军使用的型号性能完全一致,不存在任何减配情况。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印媒急于将责任推给美国,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光辉”战机作为印度自主国防工业的“门面”,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期待。这次在国际航展上坠毁,无疑让印度的军工形象受到重创。 近年来,印度一直致力于推动“印度制造”计划,国防领域更是提出要实现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光辉”战机的坠毁,让外界对印度的航空工业水平产生了怀疑,这种情况下,将责任归咎于外国供应商,似乎成了转移舆论压力的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印度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明年印度将举行大选,现任政府在国防领域的政绩一直是宣传的重点。“光辉”战机出了问题,如果被反对派抓住把柄,很可能会影响选举支持率。因此,尽快找到一个“替罪羊”,对于稳定政治局势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这种回避问题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印度航空工业存在的短板。“光辉”战机从立项到列装用了33年时间,期间虽然不断改进,但在关键技术上始终依赖进口。除了发动机,战机的雷达系统来自以色列,航电设备来自法国,真正由印度自主研发的部件寥寥无几。 军事专家表示,一款战机的可靠性是设计、制造、维护等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将事故原因归咎于某一个部件供应商,不仅不客观,还会掩盖自身存在的问题。印度如果真想发展自主国防工业,就应该正视这次事故暴露出来的短板,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 目前,迪拜坠机事故的调查还在继续,黑匣子已经被送往法国进行数据分析。或许用不了多久,事故的真相就会水落石出。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事件都给印度提了个醒,国防自主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军事装备的国产化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