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计划刚公布 欧盟多国就联合宣布了!   据央视新闻11月23日报道,欧洲理事

红楼背疏影 2025-11-23 21:16:49

俄乌计划刚公布 欧盟多国就联合宣布了!   据央视新闻11月23日报道,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德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挪威、芬兰等多方22日发表联合声明,认为美方就结束俄乌冲突提出的“28点”新计划可以作为基础,但仍需要额外的工作。   11月22日,欧盟、德法等十多国发布联合声明,支持美方“28点”计划作为俄乌和平谈判基础,同时强调“需开展额外工作”。 这一表态并非单纯的和平倡议,实则是美欧难以承受援助压力后的利益妥协,蕴含美俄博弈、欧盟争夺主导权的复杂考量,和平能否落地取决于四方核心利益博弈。 需先将“28点”计划的核心内容梳理清楚,才能明晰各方态度。根据新华社披露的草案及央视报道,计划核心分三部分:安全领域,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军队规模缩减至60万人,从顿涅茨克部分控制区撤军并建立中立缓冲区; 核问题领域,乌克兰放弃拥核计划,美俄同意延长核不扩散条约有效期;经济领域,分阶段解除对俄制裁,俄罗斯被冻结的1000亿美元资产投入乌克兰重建,美国将获取50%的项目收益。 欧盟表面表态支持,实则内部立场存在分歧,德国是推动停火的核心力量,截至2025年10月,德国对乌援助累计达230亿欧元,能源进口成本较战前上涨3倍,巴斯夫等制造业巨头已关闭2家本土工厂。 默茨政府的战略考量明确:尽早实现停火,既能恢复俄德天然气合作以降低能源成本,又可将资金转向国内工业复苏。 法国则试图借和平进程争夺主导权。马克龙在参与联合声明的同时,私下联合英德向泽连斯基提交“替代方案”,核心是要求战后重建由欧盟主导,这一策略与1990年代推动欧元区成立的逻辑一致,均是借重大议题提升欧盟全球话语权。 但美方制定计划时未充分征询欧盟意见,甚至未通知波兰等东欧国家,导致波兰外长公开表达不满,称自身“被边缘化”。 俄罗斯对计划的态度值得关注,普京明确表示“可作为和平谈判基础”。这一表态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计划提出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相当于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及部分顿巴斯地区的实际控制;制裁解除后,俄能源出口有望恢复至战前80%水平,稀土开采合作也将带来可观收益。 不少观点认为该计划具备落地可能,实则存在三大核心障碍。 其一为领土争议,乌克兰民众对顿巴斯部分地区撤军的接受度极低,泽连斯基若签署相关协议,支持率将大幅下滑; 其二为欧盟对俄制裁分歧,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明确反对解除制裁,匈牙利政府已表态“将否决相关决议”; 其三为美国利益诉求引发的争议,1000亿美元冻结资产的重建方案中,美国主导并获取高额收益的条款,难以获得欧盟认可。 欧盟2024-2027年对乌援助框架计划提供500亿欧元,截至2025年11月仅拨付150亿欧元,部分成员国存在拖延支付现象。 反观俄罗斯,依托对中印等国的能源出口,2025年3月外汇储备已达6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济韧性显著强于2022年。这种“欧盟经济负担加重、俄罗斯经济态势稳定”的对比,迫使欧盟作出妥协,但也使其不愿向美俄过度让利。 对比2015年《明斯克协议2.0》,此次“28点”计划存在本质差异。前者由欧盟主导,未纳入美国核心诉求,俄罗斯未予重视,随后强化了对顿巴斯地区的控制;后者由美方主导并直接与俄方磋商,将“北约不再东扩”纳入核心条款,约束力显著增强。 但两者存在共性:均以牺牲乌克兰部分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这种“大国主导小国命运”的模式,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一定普遍性。 推演后续发展,短期更可能达成“冲突冻结”而非彻底和平。美方将持续向泽连斯基施压推动停火,欧盟可能承诺增加重建资金投入,俄罗斯则巩固既得领土利益,各方达成阶段性妥协。 但长期隐患依然存在:乌东部缓冲区管理机制、对俄制裁解除节奏、北约安全承诺的具体落地,均可能成为新的冲突导火索。这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半岛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的历史场景相似。 未来欧洲可能形成“美俄主导、欧盟处于从属地位”的安全格局,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欧洲为前沿战场”的态势相似,但欧盟话语权较彼时进一步弱化。 从全局视角看,此次和平进程中没有绝对赢家。俄罗斯巩固了领土控制,但与西方的对立格局进一步固化;美国实现战略抽身,但削弱了欧洲盟友的信任基础;欧盟缓解了短期经济压力,却牺牲了战略自主空间;乌克兰作为冲突当事方,沦为大国博弈的直接牺牲品。 历史经验表明,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和平难以持久,欧洲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仍需欧盟与俄罗斯构建直接对话机制,而非依赖外部力量主导。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视频丨美乌今日会谈 各方分歧明显 “28点”新计划仍存变数 2025-11-23 06:35·央视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