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分析认为,如果发生战争,东方大国必然以绝对实力让挑衅者付出惨痛代价,才能换来长久和平。战争虽然可怕,但其可怕之处在于无法估算的损失,而非必然导致人类灭绝。近年来,东方大国军力持续稳步提升,足以令挑衅者心生忌惮。 这话戳中了最实在的道理——咱们发展军力,从来不是为了主动挑事,而是为了在风险来临时,护得住百姓安宁、守得住发展成果。 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为1.784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这已经是连续十年保持个位数增长,而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多年维持在1.5%以内,不仅低于世界平均1.94%的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3.15%左右的占比。 每一分预算都用在刀刃上:福建舰已完成多次海试,2025年成功实现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标志着我国航母技术迈入电磁弹射时代 ;东风-41洲际导弹早已列装部队,13000-14000公里的射程、近乎完美的试射成功率,构成了坚实的战略威慑;南海常态化巡航、战机绕岛飞行,这些行动不是“秀肌肉”,而是为国家主权划下不容触碰的红线。 所谓“中国威胁论”,从来都是站不住脚的谎言。看看现实就知道,全球国防开支2024年达到历史新高,美国一国就占了40%,还维持着上百个海外军事基地。 而咱们一边推进国防现代化,一边深耕“一带一路”,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6.94万亿元,持续为全球发展注入动力 。这就是最鲜明的对比:咱们的实力是用来“止战”的,就像面对邻里间的无理滋扰,手里的“防身工具”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让对方不敢轻易越界,这是守护和平的底线思维。 挑衅咱们的成本,其实清晰可见。经贸上,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3.85万亿元,东盟、欧盟、美国等都是重要贸易伙伴,全球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军事上,我国早已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从太空的侦察卫星到海里的舰艇编队,再到陆地上的防空系统,构建起攻防一体的安全屏障。那些想依附域外势力寻衅滋事的,该好好算算:一旦破坏合作大局,失去的可能是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是稳定的供应链,更是区域内的发展主动权。 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是和平基因,几千年来都在追求安居乐业。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和平从不是求来的,而是靠实力支撑的。只有让挑衅者清楚认识到,动歪心思必然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冲突、守护长久和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