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飞行员围观枭龙,面带神情复杂的笑容】 近日,阿联酋举办的迪拜航展上,出现了一幕奇特场景。在巴基斯坦的展台面前,3名印度空军飞行员正在和1名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进行交流,旁边还摆着一架枭龙战斗机的模型。 这款被巴方寄予厚望的枭龙最新改进型,光是机头搭载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就足以让人多看几眼。这款雷达的对空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能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优先攻击其中4个,性能直逼印度现役苏-30MKI的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 更让印度飞行员在意的是,枭龙Block III还能挂载PL-15E远程空空导弹,145公里的射程比印度空军现役的R-77导弹多出整整40公里,这种"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优势,在空战中往往意味着生死差距。 六年前的那场空战记忆或许还在他们脑海里打转。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后,巴基斯坦空军正是用早期型号的枭龙Block II,在克什米尔边境击落了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机,那句"你的米格-21在哪"的无线电喊话至今仍是印度空军不愿提及的尴尬。 如今眼前的这款改进型,性能比当年击落米格-21的机型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印度飞行员下意识地对比着自家装备,苏-30MKI虽然机动性出色,但雷达系统已经略显老旧;阵风战机虽先进,可单价高达9000万美元,是枭龙Block III的五倍还多。 巴基斯坦飞行员递过来的宣传册上,清晰印着枭龙Block III的核心数据:最大起飞重量14.5吨,航程3200公里,可携带CM-400AKG超音速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些参数像一根根细针,刺着印度空军的装备体系焦虑。 一名印度飞行员伸手触摸模型的垂尾,那里印着巴基斯坦空军的星月标志。他身后的同伴正低声讨论着什么,从口型看像是在说"雷达罩的尺寸"。展台周围的观众渐渐多了起来,有人举起手机拍摄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印度空军此刻正陷入两难境地。花费88亿美元采购的36架阵风战机刚刚交付完毕,国产化的LCA光辉战机却迟迟无法实现量产,至今仅列装30余架。而巴基斯坦空军已经接收了超过150架枭龙系列战机,其中Block III型号已稳定量产,单价仅需1600万美元。 这种性价比的差距让印度飞行员感到棘手。枭龙Block III搭载的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能让飞行员透过机身看到360度无死角的空域图像,这项技术此前只在F-35等第五代战机上应用。印度空军的苏-30MKI要想升级类似系统,每架需要额外花费数百万美元。 巴基斯坦飞行员指着模型机翼下的复合挂架介绍,枭龙Block III可同时挂载PL-15E远程导弹、PL-10E近距格斗弹和电子战吊舱,形成完整的空战配置。这番讲解让印度飞行员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他们清楚自家苏-30MKI的武器配置还停留在上一代水平。 展厅外的停机坪上,巴基斯坦空军带来的实机表演即将开始。那架涂着沙漠迷彩的枭龙Block III正进行起飞前的检查,引擎启动的轰鸣声隐约传到展厅内。三名印度飞行员停下讨论,不约而同地望向展厅门口的方向。 他们心里清楚,这款战机已经在缅甸、尼日利亚等国打开了市场,潜在的出口订单还在不断增加。一旦更多国家列装枭龙Block III,印度空军在南亚地区的空中优势将进一步被稀释。 巴基斯坦飞行员似乎察觉到了对方的复杂情绪,主动递上一杯咖啡。两位昔日对手的军人在航展的特殊场合下短暂放下分歧,话题从武器性能转向了飞行体验。印度飞行员询问着枭龙的操控手感,巴基斯坦飞行员则好奇阵风的航电响应速度。 当被问及对枭龙Block III的评价时,一名印度飞行员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值得研究"。这个笑容被旁边的摄影记者定格下来,成为本届迪拜航展最具话题性的画面之一。 表演时间快到了,巴基斯坦飞行员不得不结束交流,前往停机坪准备。三名印度飞行员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目光重新落回枭龙模型上。展台上的灯光照在他们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影,就像他们此刻复杂的心情。 他们知道,这款由中巴联合研制的战机,已经成为印度空军不能忽视的存在。从早期型号到Block III的迭代升级,枭龙的进步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而印度空军在装备更新的道路上,还在国产化与外购之间反复摇摆。 这场看似普通的展台交流,背后折射出的是南亚次大陆空中力量的微妙变化。当印度飞行员带着复杂的笑容离开巴基斯坦展台时,停机坪上的枭龙战机已经呼啸升空,在迪拜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