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的公开场合突然宣布了“立场未变”的表述。 会场上的画面已经说明问题:面对追问,这位代表只重复几句套话,态度谨慎。场外的强硬表态,到了现场就收着说,这是典型的口风回调。 别看日本代表在北京会场上摆着一副“我们态度坚定、立场没变”的模样,那其实就是怂到家了的表现。 前几天在日本国内话说得挺硬,一到现场立马收声,为什么?很简单,嘴硬不难,难的是经济撑不住,日本现在就是这个状况。 你要明白,日本的经济神经最敏感的地方,就是汽车工业,这个行业就像日本全身的主血管,断不得、撞不得,问题是,这根血管现在被中国市场卡得死死的。 看数字就知道疼得有多厉害:2024年,本田在中国销量直接跳崖式下滑三成多,瞬间回到十年前的量级,日产为了止血,甚至把常州工厂给关了。 要知道,日本全国上下大概有五百多万人是靠汽车产业吃饭的,如果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没了,那不仅是几家公司受影响,是几十万、上百万个家庭要跟着遭殃。 更关键的是,日本车企不是“少卖几辆”的问题,而是它们挣钱的节奏被打乱了,丰田在美国车卖得多没错,可真正让它利润肥得流油的地方一直是亚洲,特别是中国。 偏偏这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路飙到46%往上跑,本来好好的肥肉,突然变成谁咬都烫嘴的烤红薯。 连丰田这种曾经号称“技术神话”的企业,都不得不找华为合作搞车机系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其实,日本制造业整个链条都在被中国牵着鼻子走,你想造芯片?关键材料镓、锗,九成以上要从中国来;你想生产汽车电机?稀土六成得靠中国。 别看东京电子这种企业外表光鲜,真断一次供,它们的收入可能瞬间蒸发四成,这种被人捏住命门的感觉,日本商界心里比谁都清楚。 而且这种压力不是只在工厂和公司里,连街头的店铺都能感受到。日本的免税店为什么一天到晚笑得那么热情?因为中国游客就是他们的“移动提款机”。 光2025年前九个月,大陆游客就快到750万人次,资生堂股价为什么总盯着中国的政策风向?因为中国一发旅游提醒,它的股价能掉到老板心口一紧。 大阪那些做酒、做药妆的小商家,也都是靠中国游客撑着活气。连亚瑟士这种运动品牌,在中国都能卖出五十亿的规模,谁敢说不要? 所以,日本政客站在台上说两句强硬话,那都是给选民看的。真正坐在办公室里拍板的人,他们看到的不是选票,是报表;不是口号,是供应链。 松下现在三分之一零件要从中国买,还得逼着全公司去学“中国速度”。因为他们比谁都知道,美国不会为日本兜底。 特朗普过去各种嫌弃日本“占便宜”的言论,日本企业听了多少年?该清醒的早就清醒了,正因如此,日本代表在北京的态度转变一点都不奇怪。 不是他们不想硬,是他们硬了自己先碎,嘴上的强硬不过是国内政治的舞台剧,一旦走到国际谈判桌前,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两国之间扎扎实实的经济纽带。 日本现在心里非常明白:政治上想表达情绪可以,但经济这根底线碰不得,一旦碰了,失业潮、股市跳水、供应链断裂,全都会排队来敲日本的门。 这代价,谁承担得起?所以,他们在北京的那句“立场未变”,其实就是另一种“我们认清现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