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锋万万没想到! 浙江证监局通报了量化大佬梁文锋旗下的罪犯林某某的“老鼠仓”案例。赚了8800万,罚没1.77亿! 说句实在话,幻方量化这回摔的跟头,真不是市场给的,是自己家里人递了刀。 梁文锋砸十个亿搞出来的“量化壁垒”,对外防得固若金汤,结果最机密的策略,最后却被自己团队里掌握权限的人顺走了,别说打脸了,这一下子是捅到心窝子里了。 起因是浙江证监局的一份通报,一下揭开了这家“技术至上”公司的底裤,他们内部的技术骨干林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搞“老鼠仓”,赚了几千万,最后被罚没合计1.77亿。 意思很简单:你赚的没了,还倒贴八千多万,这力度已经接近“把人拍在地上摩擦”,最讽刺的是什么?幻方最自豪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技术。 动辄吹自研超算“萤火二号”,动不动就讲团队有多专业多严密,可就是这么一家把科技挂嘴边的公司,内部权限管理却松得跟家门口的宾馆一样。 核心算法本该是分级、加密、隔离的,可林某某作为技术开发和风控相关的人员,居然能直接看到基金下一步要买什么、时间点在哪、下多少单,信息毫无遮挡。 对外喊着“技术壁垒”,对内就变成了“把金库门敞着”,拿到这批“天机”,林某某立马动起歪心思。他不敢自己下单,就借了两个别人的证券账户,再把IP、设备、资金全部做了切割,想混淆视线。 套路其实很老:基金准备买哪只股票,他就提前悄悄买点,等基金的大单冲进来,把股价往上一推,他再顺势卖掉。 这种“跟着自家大资金吃肉”的方式,在市场平平的那些天,也能轻松套好几千万,不到一年时间,他靠这种“复制未来”的玩法,硬是抠出了8857万。 但问题来了:他低估了监管的技术能力,过去大家觉得“老鼠仓”是人盯人查,现在监管系统全是算法交叉比对。 你电脑的硬件码、登录环境、下单习惯、异常收益,监管一串下来,就能把你从一堆交易里挑出来,林某某自以为“伪装得很好”,在监管的模型面前其实就跟透明人差不多。 最终整条证据链,从IP到设备,从资金流向到交易轨迹,被直接串成一条直线,毫无抵赖空间,更绝的是,幻方的问题不只一块。 林某某的事刚闹大,市场部负责人李橙的旧账也被扒出来,这位更是胆大包天,和券商合谋搞“专属通道”,把公司的高频交易流量当成私人提款机。 六年时间,吃了多少回扣自己心里清楚,为了堵上漏洞甚至拿出三百万元黄金送人,这不是偶发,而是系统性腐败。 两个案子一前一后,把幻方内部的真实情况全照了个明亮:一边疯狂堆算力、抢规模,一边风控合规烂得一塌糊涂,技术用得再炫,如果没有制度把人管住,那就是给内鬼铺高速公路。 其实这不是单一公司出问题,之前灵均一分钟砸盘25亿被严厉警告,如今幻方又连爆内控事故,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现实:量化行业跑得再快,也绕不开监管的手;算法算得再准,也斗不过大数据的穿透。 监管这次下的1.77亿罚单,就是给整个行业敲了个大钟:别拿20年前的侥幸心理,赌现在的数据系统看不见你。 只要敢伸手,最后一定是连本带利吐出来,幻方这次,栽得确实不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