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伯希和年卖230万件冲锋衣、营收干到17亿,我却觉得它越火越焦虑。 为啥?因为“平替”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身份认同”。它现在急着往高端冲,不是因为想做始祖鸟,而是怕永远做不了始祖鸟。 先说实话,伯希和起家那几年真是踩准了点:轻户外风兴起、冲锋衣变时装、年轻人一边CityWalk一边喊“平替真香”。凭着淘宝卖爆、价格亲民,一口气干到了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Top 10,还拿到腾讯投的3亿。 但问题也来了:卖得越多,越陷在“性价比”的池子里,消费者一边买,一边说“便宜又不差”,但没人当它是真高端。一涨价就会被问:“这价格为啥不买始祖鸟?” 更尴尬的是,现在冲锋衣不稀奇了。优衣库、ZARA、UR也都来凑热闹,直接和伯希和正面对线,它既不像快时尚那么时髦,也不像专业户外那么硬核。 它试图“摆脱平替”人设,于是推巅峰系列、最贵冲锋衣卖到1.1万,对齐始祖鸟。但看看它的研发费用,3年不到9000万,还不够人家做个拉链专利。 高端是烧钱烧时间烧认同的活儿,不是靠涨价、包装和讲情怀能唬过去的。更何况,还闹出个“品牌名疑似纪念抢敦煌文物的法国人”风波,连品牌故事都讲不圆,哪来的精神叙事支撑高端化? 说到底,卖产品容易,做品牌难。伯希和想从“谁还稀罕始祖鸟”变成“国产始祖鸟”,中间这道门槛,是专业、是技术、是认同感,不是谁喊口号、谁融资多就能一跃而过的。 上市能带来资本,但品牌得靠自己往上爬。不然热度一过,它可能又得回头喊一句:“我们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始祖鸟行业观察
十年前买的冲锋衣和今年买的区别!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