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和中国合作,俄罗斯表态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莫斯科的会面场景一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中俄这关系是真铁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脸上都带着实打实的笑意。 要知道,这距离11月3日杭州会晤才过去不到半个月,两国总理就再度坐在一起深谈,这频率、这热度,本身就说明双方对合作的迫切和重视。更关键的是,会谈中俄罗斯传递出的“永远和中国合作”的明确态度,可不是空喊口号,背后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打实战果在撑腰。 可能有人会问,短短半个月两次会面,真有那么多话要聊?还真有,而且每一句都离不开“合作”俩字,每一项都关乎两国实打实的利益。杭州会晤时,双方就敲定了不少经贸合作的大方向,才过十几天就追到莫斯科接着谈,说白了就是要趁热打铁,把纸上的共识变成落地的项目。 从现场披露的信息能看出来,两人聊得那叫一个投机,没有虚头巴脑的客套,全是围绕怎么把合作做得更实、更细。这种“无缝衔接”的沟通节奏,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里可不常见,足以说明中俄合作早就不是“可选项”,而是双方心照不宣的“必选项”。 俄罗斯敢说“永远合作”,最硬的底气其实是摆在台面上的经贸数据。刚出炉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经冲到了2448亿美元,同比一下就涨了19%,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增长。 更值得说道的是中国对俄出口,直接涨了近五成,这说明啥?说明两国的合作早就不是过去单一的资源买卖,而是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有深度了。 现在双方正在推进的重大投资项目就有86个,从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到冶金化工、电子设备,全是实打实的硬核产业。 就像黑龙江和俄罗斯在农业上的合作,从种植到农机再到加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当地农民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这种扎根实业的合作,可比空口白牙的承诺结实多了。 能源合作更是两国合作的“压舱石”,稳得很。现在俄罗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不光是石油、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连核电、电力这些领域都合作得热火朝天。 田湾、徐大堡这些核电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进,连快堆这种高科技技术都进入了实质合作阶段,这可不是一般国家能达到的信任度。 要知道,能源安全是每个国家的命脉,俄罗斯愿意把这么关键的领域和中国深度绑定,中国也放心把能源供应的重要部分交给俄罗斯,这种互信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而且现在双方还在琢磨新能源和氢能的合作,这说明不光要稳住现在,更要布局未来,打算把合作的“保质期”无限延长。 可能有人没注意到,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这么重要的节点,两国早就用一系列大动作表了态。 就说莫斯科今年第一次办中国新年活动,红灯笼、中国结挂得满大街都是,当地人跟着写春联、学茶艺,那股热闹劲儿一点不输国内。 还有莫斯科学术音乐剧院来中国巡演,一下子走了好几个城市,场场爆满;喀山办的中俄建交75周年图片展,36张照片把两国75年的交情全展现出来了,看的人都很有感触。这种从政府到民间的全方位交流,把“永远合作”的民意基础打得死死的。 在国际舞台上,两国更是默契十足的“战友”。就说前不久的金砖喀山峰会,中俄一起推动“大金砖合作”,还邀请了新一批国家加入,让这个平台越来越有分量。 现在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经济比重都超过40%了,中俄作为“第一方阵”,一起帮这些国家争取权益,推动全球治理更公平合理,这种战略层面的契合,让合作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