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表示,我们美国愚蠢地把芯片市场输给了台湾。美国需要 H-1B 移民来制造电脑芯片并“培训我们的人民”。 特朗普这番话尽显其贸易保护主义与短视思维。人为改变产业链哪有那么容易,且看特朗普会不会成功。 球半导体产业发展了几十年,早就形成了高度细分的分工体系。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零和游戏,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技术长项和成本情况,慢慢形成的最优合作模式。 美国在整个产业链里一直攥着最核心的高端环节,高通、英伟达、英特尔这些美国企业常年把控着芯片设计和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的定价权和技术话语权都牢牢捏在他们手里。 台湾地区在芯片产业里,更多是承担制造环节的优势产能。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在先进制程制造上确实有优势,可这份领先,从来都不是靠台湾自己单打独斗,全得靠全球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合。 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要靠荷兰ASML的光刻机,要靠日本的高端光刻胶,更得靠美国企业的芯片设计订单才能运转。 把这种全球分工下的环节优势,硬说成是美国“把芯片市场输给了台湾”,本质上就是不把产业规律当回事,把复杂的全球合作简化成了小孩过家家似的输赢较量。 更离谱的是,特朗普好像忘了,现在的产业格局,本来就是美国企业自己选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芯片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做利润率更高的设计研发,主动把利润低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转移到台湾地区这些东亚地方,这才有了现在的产业布局。这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企业自己定的战略。 现在倒好,把自己选的产业分工说成是“愚蠢的失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完全没看到美国企业靠这种分工赚了多少真金白银。 再说说他提的H-1B移民,这话更把他政策逻辑的混乱和短视给暴露得明明白白。 H-1B签证是美国给专业技术人才的临时工作签证,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吸引全球STEM领域高端人才的关键手段。印度和中国的理工科人才一直是这个签证的主要申请者,2023财年中国申请者就有差不多45000人,印度申请者每年更是能突破三十万。 这些人才到了美国后,大多去了互联网大厂和高科技企业,为美国的技术创新实打实做了不少贡献。 特朗普说要靠H-1B移民“造电脑芯片还得培训本土人”,这话压根就搞混了H-1B签证的定位,也没搞懂芯片产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芯片制造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而H-1B签证针对的是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才,这两类人才的需求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 更关键的是,美国芯片产业缺人,根儿上是本土理工科人才培养跟不上。 普渡大学的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学院里海外学生占比达到了国际学生总数的41.5%,研究生阶段的海外学生占比更高,有42.9%,本土人才不够,只能靠海外人才来补缺口。 这话还扯出了他在移民政策上的双重标准。特朗普之前当总统的时候,一直搞收紧移民那一套,对H-1B签证也没少提限制办法,要么想提高签证申请的薪资要求,要么就琢磨着缩减签证名额。 现在为了凑“芯片本土制造”的政治口号,又突然说要靠H-1B移民,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根本不是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做的理性决策,纯粹就是政治投机。 更讽刺的是,美国芯片产业现在的困境,不少都是特朗普推崇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闹出来的。美国为了保住自己在芯片领域的霸权,这几年不停地搞出口管制,搞所谓的“小院高墙”技术封锁,想把中国这些市场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 这么做不光搅乱了全球产业链,到头来美国芯片企业自己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都受了影响。 美国白宫发过公告,说2023年美国本土半导体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了4.3%,人数超过二十万,总算止住了之前多年的岗位减少势头。 可这增长压根不是市场自然发展来的,全靠《芯片法案》的大额补贴撑着。而且这增长还面临着实打实的难题,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的工厂,就因为缺熟练技术工人,量产时间一推再推。 台积电想从台湾地区调500名熟练工人过去,还因为签证问题被当地工会拦着没办成。这些摆在眼前的困难,特朗普显然没当回事。 特朗普之前还放话说,要在两年内让美国拿下五成的芯片市场。在业内人眼里,这话纯属天方夜谭。 芯片产业本来就是高资本、高技术堆出来的,建一座先进制程的芯片厂,随便就得投几百亿美元,建起来要好几年,技术更新更是得常年积累。 台积电在芯片制造领域深耕了几十年才有现在的地位,美国光靠砸补贴、喊口号,就想短时间内抢下一半市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没把产业规律放在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