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又遇天灾,急需中国出手相救,但我们不会再帮“白眼狼”了? 中国的待人接物之道,似乎有了全新的说明书。它不再是单靠一腔热情或者一句抗议,而是亮出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工具箱。 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中国会拿出截然不同的三样法宝:一块稳如泰山的文化“压舱石”,一个可开可关的善意“水龙头”,以及一个一触即发的经济“熔断器”。 有些东西,是给多少钱都不卖的,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就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点,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奥朗德,任你是什么大国总统,想让车队浩浩荡荡开进紫禁城?门儿都没有。 这不是耍脾气,而是在划定一条底线:我们民族的圣殿,不是讨你欢心的外交道具。 这种骨子里的硬气,来自对自家宝贝的精心呵护。单霁翔把故宫里乱七八糟的摊位给清了,换上不伤文物的灯光,让国宝真正亮了起来,并把大片区域还给民众。 谁能想到,就靠着这些文创周边,几年下来竟能入账15个亿。故宫的例子告诉世界,真正的尊严是自己挣的,是把自家的宝贝擦亮,让它的光芒亮到你无法忽视。 如果说文化是内在的定海神针,那中国的对外援助,就成了一个能精准控制流量的水龙头,水开多大,甚至开不开,完全看对方是什么态度,菲律-宾对此想必深有体会。 这水龙头为菲律宾开到了最大,台风“海燕”来袭,上万吨大米说给就给,“和平方舟”医疗船直接开到家门口,免费做了上千台手术。 贴心到什么程度?连救灾帐篷里都多配了备用塑料扣件。当地民众都说,这才是“最像样的”援助。 但善意被当成了儿戏,中国援助的帐篷、净水器,转头就出现在了菲美联合军演的现场;化肥则被用来建设南海上的军事据点。 一边拿着你的好处,一边在仁爱礁冲撞你的海警船,这种事,换谁都寒心,当新一轮台风“卡尔梅吉”导致菲律宾近200人死亡,无数人无家可归,甚至有孕妇不得不在洪水中生产时,中国仅仅给出一句冷静的回应:“正在评估灾区实际需求”。 水龙头被关小了,对比他们的“盟友”,送来的不过是印着“自由印太”口号的矿泉水和速食咖喱饭,被菲媒嘲讽为“安慰剂”。这对比再清晰不过:善意很珍贵,只给值得的人。 工具箱里还有最后一件,一个轻易不动、一动就要命的“熔断器”,它专门用来对付那些触碰主权红线的行为,目的不是敲打,而是直接让你断电。立陶宛就成了第一个撞上枪口的。 为了向美国表忠心,立陶宛悍然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之名设立“代表处”。瞬间,熔断器被触发。 中国的反制又快又狠:中欧班列直接把它当空气,呼啸而过,运往该国的中国木材,在港口堆到发霉;有业务往来的两家相关银行,资金流直接被切断。 代价是惨烈的,立陶宛的港口货运量暴跌,铁路闲置,国家背上了47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沦为一个代价高昂的警示牌。 它用自己的教训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底线不是一根可以试探的虚线,而是一道通着高压电的围栏。 无论是守住尊严的压舱石,还是区别待人的水龙头,亦或是捍卫底线的熔断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清晰的中国。 它的善意有了前提,它的底线不容交易。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清醒,一个成熟的大国,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善意与锋芒并存。 有网友认为“当个清醒的善人,不要盲目去拯救那些忘本恩将仇报的人,南海岛屿永远是中国的” 还有网友认为“这次还是给了,只是没太宣传而已,政府机构这么操作肯定有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