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毛阿敏演唱会结束后,她请工作人员吃饭,刚吃了会儿,她就说:“你们快点吃,吃不完我要打包了”,工作人员不敢吃了,以为她要打包有什么重要的事,后来,知道原因,让大家哭笑不得。 演唱会谢幕,掌声如潮,一位歌坛泰斗请团队吃大餐,本该热热闹闹,却因一句“快点吃,吃不完打包”,全场瞬间安静。工作人员心头一紧,莫非有急事? 毛阿敏1963年生在上海,早年自学声乐,硬是凭着那股子韧劲闯出一片天。1985年,她推出第一张专辑《滚热的咖啡》,同年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通俗唱法组拿下第三名。那时候,流行歌曲刚兴起,她的歌声带着市井的烟火气,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两年过去,1987年,她去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音乐节,唱了《绿叶对根的爱》,评委直接给她声乐表演金奖,这是中国流行歌手头一遭在国际上摘金。回国后,她的名气更大了,电台里天天放她的歌,年轻人学着哼,老人听着忆旧事。 转眼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她上台唱《思念》,那情感饱满的腔调,唱得全国观众心里一热。从那以后,她稳坐歌坛一姐的位置,九十年代多次登上国家级文艺晚会,唱爱国歌曲,像《东方红》那样,声音洪亮,配上合唱,传递出家国情怀。进入新世纪,她转战公益,2000年后在慈善演唱会上唱《同一首歌》,募的款全投到助学上。她的演唱总讲故事,情感真挚,不花里胡哨,观众听着就亲切。事业上风生水起,生活里她却低调得很,始终守着勤俭节约的老规矩。这在娱乐圈可不多见,大家都说她是真性情。 毛阿敏的节俭不是装样子,而是骨子里的习惯。坐飞机,她把纸巾和点心都收起来带回家用。一次去香港住酒店,二十多天下来,她把洗发水之类的用品全带走了四十多套,打算慢慢用。家里酸奶过期了,她不扔,拌着面粉做成面包,分给朋友,还说自己尝过,味道好。这份对资源的珍惜,体现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美德,在当下倡导绿色生活,更是值得提倡。她不光自己省,还带动身边人,圈里人都知道,她过日子精打细算,却从不小气。 那次演唱会后的饭局,就发生在她事业高峰期。演出一结束,她招呼灯光师、音响师和舞美人员,说今晚辛苦了,一起去饭店吃顿热饭。大家伙儿兴冲冲跟上,进了那家老字号川菜馆,点了水煮鱼、宫保鸡丁、蒜蓉青菜和蛋花汤。菜一上桌,香气扑鼻,大家边吃边聊台上那些事儿,氛围热络。吃到一半,她忽然说:“你们快点吃,吃不完我要打包了。”这话一出,全桌人愣了,筷子都不动了。有人想,是不是有急通告?还是身体不舒服要赶回去?灯光师问了一句,她怎么了,有事吗?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心想这打包肯定有大事。 其实,她就是怕浪费粮食,平时在家剩饭剩菜都得收拾好带走。这是她的老习惯了,一点不夸张。解释清楚后,大家松了口气,有人笑出声来,说这下知道毛姐的作风了,哭笑不得。饭局接着吃,她还是把剩下的菜全打包了,带回家去。这事儿传开,朋友劝她注意点形象,毕竟是公众人物,她却说,节约是正道,明星老百姓都一样,得守着过日子。事后,她外出吃饭时学聪明了,不再多嘴提醒,免得又闹误会。 这份节俭背后,是毛阿敏对生活的态度。她38岁才结婚,2002年遇上解直锟,那位企业负责人,两人一拍即合,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家庭和美。她减少露面,专心带娃,但歌声没停,偶尔上台还是那么稳。婚后经济宽裕了,她也没变,照旧省着用。这告诉我们,成功了也得不忘本,勤俭是立身之本,尤其在文艺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