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女子在4S店全款买车,不料半年后突然被银行告知,自己还有8万块钱

余军侃武器 2025-11-08 23:41:20

2018年,河南女子在4S店全款买车,不料半年后突然被银行告知,自己还有8万块钱的车贷要还,销售:“当时送了你两次保养。” 花了大价钱全款买辆车,开着开着半年过去,结果去银行办贷款时,工作人员突然说,你名下还挂着八万块的车贷?这事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在2018年的河南,就真真切切发生在一位普通女子身上。销售一句“送两次保养”就想糊弄过去,这背后的猫腻,到底藏着啥?   2018年夏天,河南郑州的许女士正为生活奔波。公司搬家后,通勤路程拉长,她那辆旧车油耗高、空间窄,实在跟不上节奏。夫妻俩商量着换辆新车,就去当地一家荣威4S店看看。许女士是上班族,平时省吃俭用,这次下定决心全款买,避免利息麻烦。选中的是银色轿车,价格实惠,适合城市跑。销售小王报了优惠价,许女士当场转账九点八万,全款到手。 办手续那天,桌上堆着厚厚一摞合同,二十多页纸。小王说这是标准流程,包括保险、登记和保养条款。许女士是头回买车,没多经验,就按要求签了字。合同里夹杂着融易宝的分期条款,这是上汽财务的基金产品,用来贷八万换两次免费保养。可销售没单独解释,就混在里面。许女士签完,拿钥匙提车,开回家中。接下来的半年,她开车上下班,跑了五千多公里,按时去店里保养,一切正常。   转眼到2019年2月,许女士夫妇攒够首付,想买学区房改善居住环境。去银行咨询按揭,工作人员查征信,脸色一变:名下有笔八万汽车贷款,未结清,得先还。许女士一头雾水,她明明全款买的,怎么会有贷款?单据显示,贷款方是上汽财务租赁,起始时间正好是2018年8月。她反复确认身份证号,没错,就是自己。 这下子,许女士急了。夫妻俩先打电话给4S店,没人接。第二天,她直接去店里问。小王接待,说这是融易宝服务,全款付车款,但贷八万给店方,用于促销保养,许女士签字时就同意了。许女士翻合同,看到条款藏在中间,没细读过。她问:我一分钱没还,这贷款谁在还?小王说,上汽财务在替还,她不用出钱,还建议再送两次保养抵账。   许女士不干,这不明摆着瞒着办贷款吗?为了两次保养贷八万,谁会乐意?销售催签字快,条款小字密密麻麻,新手哪防得住?她觉得这是欺负消费者,影响征信不说,还耽误买房。许女士找到媒体帮忙,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介入。记者陪她回店,经理也来了。会议室里,记者问融易宝细节,为什么不单独告知?经理承认,销售培训有疏漏,以为客户了解。 小王辩解,说这是常规活动,很多人都做。可许女士强调,她签字时只听“走流程”,没提贷款风险。记者查消费者权益法,指出隐瞒信息违规。经理查内部记录,确认贷出的八万已到店账,但客户不知情。协商中,许女士说,不解除贷款就走法律。经理交换意见,最终答应联系上汽财务,七日内注销贷款,她只需回店补签确认。   七天后,许女士去店里签字,贷款清零。征信恢复,她顺利办了房贷。这事儿虽小,却戳中市场痛点。4S店为冲业绩,销售玩猫腻,融易宝这种金融工具,本是为方便分期,可不说明白,就成陷阱。许女士说,以后买大件得仔细看合同,一字不落。商家也得长点心,诚信经营是底线。 话说回来,这不光是许女士一个人的事儿。类似案例在全国不少,汽车销售圈里,融易宝一度流行,贷出小额资金换优惠,表面互利,实际坑消费者。监管部门后来加强整顿,要求销售全流程透明,合同条款大白话解释。媒体曝光后,不少店家调整做法,培训销售别钻空子。消费者得擦亮眼,买车买房签字前,多问多看,别让小聪明坏了大局。  

0 阅读:0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