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大选一出结果,全欧洲都傻了眼,之前还哐哐给乌克兰送炮弹的“援乌老大哥”一夜之间直接掉转方向,亲西方的老政府被选民骂着赶下台,三个天天喊“一分钱不往乌克兰送”的政党凑够议会多数席位,直接把权给接了。 要知道,过去两年的捷克在援乌这事上有多冲。作为不算大的中东欧国家,它硬生生扛住了“援乌先锋”的旗号,装甲车、弹药一批接一批往乌克兰运,光去年就砸了约20亿欧元军事物资,前政府甚至承诺2024年底前给乌克兰送够50万枚大口径炮弹。那时的布拉格,被西方媒体捧成“欧盟援乌前线指挥部”,风头丝毫不输德国、波兰。 可转头大选投票,选民用选票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带头翻盘的ANO运动领袖巴比什,一句“捷克的钱该花在捷克人身上”就点燃了民意,他没喊什么激情口号,只承诺“每一克弹药都该有账”,反倒成了最戳人的竞选宣言。这波反转看着突然,实则早有伏笔,老百姓的态度,早被柴米油盐的账单磨变了。 2025年的捷克,通胀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电价比两年前翻了近一倍,去年冬天不少家庭连暖气费都交不起。这边自家日子紧巴巴,那边政府却源源不断往国外送弹药,更让人窝火的是,20亿欧元援乌资金号称有欧盟共同资助,可国内审计明细迟迟没公开,谁也说不清钱到底花在了哪。 巴比什抓住这点,直接放话要组阁后成立“特别审计组”,彻查援乌资金流向,这波操作瞬间戳中了选民的痛点。 说白了,民众的变脸不是突然反水,而是实在撑不住了。之前支持援乌,是觉得能守住欧洲安全底线;可当安全的代价变成自家取暖费翻倍、超市物价飞涨,大家的算盘就拨得清清楚楚了。民调早显示,超过半数捷克人认为“国家支出应优先国内需求”,老政府一门心思扑在援乌上,把国内民生抛在脑后,被赶下台一点都不冤。 新政府还没正式上岗,风向已经变了。和ANO运动凑成联盟的自由和直接民主党,也早放话质疑欧盟政策绑架本国财政,两党一合计,暂停援乌基本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这消息一出来,欧盟高层嘴上说“尊重捷克内部事务”,德国媒体立马急了,直言“捷克可能成斯洛伐克之后第二个援乌摇摆国”;乌克兰那边更是默不作声,基辅分析师私下坦言,要是捷克断了弹药供应,东线作战节奏都得受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布拉格股市里,国防类企业股价立马波动,能源公司股票反倒涨了,资金比人更诚实,早看透了政坛风向的转变。街头倒没什么狂热庆祝,民众只是淡淡议论“老巴比什又回来了”,语气里有无奈也有期待,毕竟大家关心的从来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天然气价格和取暖补贴能不能有着落。 其实捷克这波转向,也不是孤立现象。中东欧国家早就出现“援乌疲劳”,波兰、斯洛伐克都调整过援助政策,捷克不过是把民意摆到了台面上。巴比什这招“以审计促停援”,既在国内赢了民心,又在欧盟赚足了话题,把“民生优先”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欧洲慌归慌,但也该明白,老百姓的支持从来不是无底洞。再宏大的地缘政治,也抵不过自家账单上的数字。捷克这记“急刹车”,与其说是给欧盟出难题,不如说是提了个醒:要让援乌可持续,先得让成员国的老百姓过好小日子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