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速公路不用水泥,而用沥青?一位55岁的包工头表示,80%的人不知道,一吨水泥的价格是沥青的十分之一,选择用沥青铺路不是因为贵的好,而是因为这些。 外行人看水泥路面,都觉得它敦实抗造,跟城墙似的结实。可老王最清楚,这东西看着硬,实则是“外强中干的娇小姐”。铺水泥路哪儿是把料子倒地上轧平就完事儿的?先得在路基上扎满钢筋网,跟给路面穿“铁骨架”一样,不然重车一压就容易崩裂。 浇完混凝土更麻烦,得天天雇人浇水养护,夏天正午得盖草帘子防太阳晒裂,冬天又得裹保温棉被防冻,连边边角角都不能漏,稍微伺候不到位,路面立马裂口子。 去年老王接了段市政老路翻新的活,原来的水泥路面才用八年,就裂得跟“蜘蛛网”似的,引桥那儿还被压出个三十厘米的窟窿,连自行车过都能摔着人。“真不是施工偷工减料,是水泥这东西太‘认死理’。” 老王解释,温度一冷一热,水泥就会热胀冷缩,高速路上车多,重卡一碾一震,裂缝就越撑越大,到最后只能整块凿掉重铺,光凿旧水泥的钱,就比铺沥青多花三成。 再看沥青路面,那简直是工程队的“省心担当”。沥青是软乎乎的柔性材料,跟橡皮泥似的有韧性,夏天晒软了也不会裂,冬天冻硬了照样有弹性,重卡压过去能稍微变形再弹回来,对路基伤害小多了。 施工也省事,滚烫的沥青混合料拉到现场,摊铺机推平、压路机一碾,几个小时凉透就能通车,哪像水泥,得等十几天养护,高速路封一天少收多少钱,这笔账一算就明白。 更关键的是开车的感受和安全。开过水泥高速的司机都知道,路面每隔几米就一道伸缩缝,车轮压过去“咯噔咯噔”的,跑久了方向盘都震手,噪音大得能盖过收音机。 沥青路就不一样了,铺出来平平整整的,贵州有段高速用了新沥青技术,司机都说“跟在冰上滑着走似的顺溜”,胎噪都能降个8到10分贝。下雨天差别更明显,沥青表面糙糙的有纹路,比光滑的水泥路防滑多了,刹车距离能短近五米,对高速上开车的人来说,这可是能救命的差距。 就算路面出问题,沥青修补也比水泥灵活。哪块被碾坏了,直接挖掉破的一小块,填上热沥青压实,最多俩小时就能通车。可水泥路要是裂了,得把周围好几米的路面都凿掉,重新扎钢筋浇混凝土,还得养护好几天,光绕路造成的拥堵损失就不少。老王算过,虽说沥青刚开始花得多,但水泥路五年的养护费,够把沥青路再铺一遍了。 “不是贵的就好,是合适的才对。”老王蹲在刚铺好的沥青路上,用脚蹭了蹭还带余温的路面,“高速路要的是快通车、少折腾、开车稳,沥青刚好都占了。那些说该用水泥的,是没算过养护的麻烦账,也没体会过雨天在水泥路上踩刹车的心慌。” 现在再走在平展展的沥青高速上,就明白这“舍贱用贵”的道理了。工程上选材料,从不是看单斤卖多少钱,而是看长远的划算劲儿。就像这沥青路,虽说当初多花了钱,却换来了十年的平平稳稳,这笔账,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