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理会气候安全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火力全开。 他驳斥美方发言,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1-07 15:03:14

在安理会气候安全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火力全开。 他驳斥美方发言,“既然美国代表这次不那么含蓄,直接点名了,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中国从不否认自己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个身份背后,是14亿人口的基本发展需求,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超30%的贡献,这些客观现实,注定了中国减排任务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但中国没有把体量当作借口,反而用实打实的行动,勾勒出最坚定的减排轨迹。 2024年能源数据显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这个数字占全年电力新增装机的86%,意味着几乎所有新增长的电力供应,都来自清洁能源。 截至当年年底,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8.89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更达8.87亿千瓦,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能摊到0.63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容量。 这些数字从不是统计报表上冰冷的符号,青海塔拉滩光伏园区里连绵百里的光伏板、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中迎风转动的风机、江苏沿海滩涂上整齐排列的海上风电桩,都是中国减排承诺的实体注脚。 中国减排的效率与决心,更能体现这份担当的分量。 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48.4%,超额完成既定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这个量相当于全球每年航空碳排放总量的1.5倍。 在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型周期上,中国给自己设定的30年期限,远短于欧盟的71年、美国的43年和日本的37年,相当于要在更短时间里跑完更长的转型马拉松。 这种紧迫感,直接转化为具体的产业变革: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达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利用率高达96.8%,意味着几乎所有发出来的太阳能电力都被有效利用,没因技术问题浪费一分一毫。 而中国的减排行动,始终带着开放合作的底色,不像有些国家只谈责任、不谈支持。 在东南亚的柬埔寨,中国企业建设的光伏电站,让偏远村庄第一次用上稳定电力,避开了小水电和柴油发电机的污染;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中资建设的风电项目不仅提供清洁能源,还带动了当地制造业发展。 世界银行的研究早有结论: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0%以上。 这种贡献从不是靠指责别人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拼出来的。 反观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表现却像一场不断反转的连续剧,与其作为发达国家的身份格格不入。 作为全球历史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人均碳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2018年就达16.85吨,是中国同期7.56吨的两倍多。 可美国似乎更愿意扮演评判者,而非行动者,曾经公然将气候变化称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这种认知上的摇摆,直接反映在政策上。 截至2025年,美国已三次在《巴黎协定》中反复:2017年宣布退出,2020年正式退出,2021年重新加入,2025年又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已确认其正式退约会在2026年生效。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全球气候治理的合作基础屡屡受冲击,毕竟没有哪个国际协定,经得起这样“朝三暮四”的折腾。 可美国在实际减排的投入上,却与其抢占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 虽然偶尔会抛出些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具体执行时往往缩水:不仅削减清洁能源研发预算,还频频为化石能源产业站台,甚至阻挠国际气候资金的落实。 要知道,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而美国承诺给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援助资金,却屡屡只听雷声、不见下雨。 这种只提要求、不兑现承诺的做法,与其标榜的“气候楷模”形象,实在差得太远。

0 阅读:0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