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会联合全球,将中国变成一座孤岛,隔离在世界贸易之外吗? 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后就没闲着,从年初开始就推高关税,声称要保护本土制造业。4月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美国计划用关税谈判当杠杆,逼贸易伙伴承诺减少对中国依赖,作为换取降低关税的条件。 财政部长贝森特带头,强调要孤立中国经济,让北京在谈判桌上处于弱势。贝森特公开说,如果伙伴国让中国企业当转口站,美国就加码惩罚。这不光是嘴上说说,美国已经跟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国家谈了,要求他们在协议里加“毒丸”条款,禁止分享敏感技术给中国。 加拿大、墨西哥这些邻居也收到压力,得评估跟中国合作的成本。全球供应链这么纠缠,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短期内谁也绕不开。东南亚、拉美想接盘,但基础设施和技术工人跟不上,转移产业链得花大把时间和钱。 美国企业自己也难受,苹果、特斯拉、耐克这些巨头在中国深耕多年,突然切断,先疼的是自家股价和消费者钱包。 通胀已经高了,再来供应链断裂,白宫得扛住国内压力。全球经济像张网,中国是关键节点,硬拔掉网就变形。企业比政客清醒,赚钱总比站队实际。 不过,美国的策略不是空谈,最近稀土争端又升级了。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警告,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世界可能被迫与中国脱钩。贝森特直言,中国这么干是“全球供应链抢夺”,美国会报复。稀土是高科技必需品,中国控制大头供应,这招打在美国痛处。 特朗普宣布对华进口加征关税,最高达145%,并延长关税暂停到11月,给谈判留空间。但中国也没闲着,反击加征美国船只港口费,还警告伙伴国别跟美国串通,否则有报复。北京明确说,谁屈从美国压力隔离中国,就得面对后果。 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德国汽车业依赖中国市场,澳大利亚铁矿、韩国芯片也离不开中国买家。这些国家经贸联系太深,自断生意难办。日本、韩国虽跟美国同盟,但经济上跟中国绑紧,全面站队风险大。 全球努力隔离中国听起来猛,但中国贸易还在增长,丝路倡议拉动发展,客户遍布东南亚、欧盟。中国出口区块分散,美国只占2%,影响有限。 贸易战升级,港口费、出口管制层出,但真要全面隔离,得各国牺牲利益,转向高成本模式。这不现实,很多国家嘴上附和,实际维持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