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了才敢说真话,美前驻华大使:特朗普低估中国,做错了一件事 伯恩斯在离任采访中明确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实力的判断有偏差。美国政界一度认为中国缺乏创新,只会跟风模仿,但现实远非如此。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系统上取得进展,已超美方预期。 伯恩斯在北京三年,亲见中国科技园区蓬勃发展,科研投入巨大,导致美国低估对手韧性。特朗普团队以为经济施压就能让中国屈服,结果中国调整供应链,维持出口势头。美国需正视中国作为竞争者,而非一味压制。 伯恩斯强调,这种认知落后让美国政策失准,错失合作机会。中国在生物技术和太空领域储备人才充足,成绩突出,这点美国政坛还未完全接受。伯恩斯的话不是空洞批评,而是基于事实观察。他支持美国强硬立场,但提醒需理性评估对手实力。 特朗普的低估源于信息不对称,美国情报和媒体常夸大中国弱点,忽略实际进步。这导致政策制定脱离现实,影响长远关系。伯恩斯离职后敢说这些,可能是卸下负担,能更客观审视中美互动。 他的观点在政界引发讨论,许多人认同需更新对中国认知,以避免战略失误。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美国若继续低估,只会自食苦果。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伯恩斯指出的关键失误。从2018年起,美国对华征收高额关税,覆盖钢铁到电子产品,本意重塑贸易平衡。但特朗普同时对韩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加类似税率,这步棋走偏了。 伯恩斯称这为根本错误,因为它疏远盟友,本该联合他们对付中国,却制造分裂。盟友们不满关税打击自家产业,韩国钢铁业受重创,日本汽车出口成本上升,欧盟成员国如德国和法国机械贸易受阻。 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邻国,本应紧密合作,却面临壁垒,导致北美贸易谈判复杂化。这政策让盟友在国际场合不愿全力支持美国对华立场,比如G7峰会讨论中国议题时,各方保持距离。伯恩斯认为,如果特朗普专注中国,不涉及盟友,美国能获更多杠杆。 联合欧盟、日韩,能在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上施压更有效。但现实中,关税战让盟友产生疑虑,至今谈判未决。美国与日韩关税问题仍在扯皮,欧盟也需长期商谈。这失误源于特朗普的交易式思维,想让盟友跑腿却不给好处,结果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