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资本在逃离印度。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更狠的事实?人,印度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进全世界。 话说最近几年,总有人聊起印度经济那点事儿,说什么外资在撤,投资环境不稳当。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8月,印度净FDI直接翻成负数,流出6.16亿美元,比上个月的50亿流入还猛地掉头。印度企业对外投资也猛增,9月就砸出去44.1亿美元,累计对外FDI今年头几个月就超200亿刀。这股子钱往外跑的劲头,让人觉得印度本土吸引力在滑坡。全球经济波动大,地缘风险高,加上印度内部的监管红 tape 和基础设施瓶颈,外资大佬们开始算小账,宁可把钱挪到越南或东南亚去捞快钱。联合国报告直指,印度对外投资流出29.2亿刀,净FDI几乎为零,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多少跨国公司开始打包部分资产,撤回总部或转投别处。 可你仔细瞅瞅,这事儿还有另一面。资本是赚快钱的投机客,跑得快,来得也猛,但印度人这帮子移民,才是真格的扎根高手。联合国数据说,2024年底,全球印度侨民破1850万,2025年估计直奔3500万大关,每年有250万印度人打包行李出海,稳坐世界头把交椅的移民输出国。比起钱,这帮人玩的是长线,带上全家老小,带着技能和人脉,一步步在海外生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家族式布局,亲戚朋友链条拉得老长。结果呢?印度裔在美欧加澳的密度高得吓人,人口占比小,却在高薪行业里占了大头,贡献GDP的劲头远超自身体量。 先说美国,这地方是印度移民的头号战场。2025年,美国印度裔人口540万,占总人口1.4%,但在硅谷和华尔街,他们的影响力翻倍。科技圈里,印度人占了本科以上科技工人的23%,H1B签证里71%是印度人,28万多张批给印度出生者。想想看,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IBM的阿尔文·克里希纳,Adobe的尚塔努·纳拉延,YouTube的尼尔·莫汉,这些Fortune 500大佬里,印度裔就占了11个,管着总市值超6.5万亿刀的企业。不是巧合,这是移民链条的产物:一个印度工程师先拿H1B落地,站稳脚跟后,拉兄弟姐妹来,办绿卡,再带父母子女全家过境。结果,印度裔创办的科技初创占全美8%,AI公司里60%有印度移民创始人。2025年硅谷报告显示,印度和中国移民加起来,占科技劳动力一半以上,印度人独占鳌头。 这还不止,印度人在美国低调行业也玩得转。拿酒店业说,古吉拉特帕特尔社区牛得一批,掌控全美经济型旅馆60%以上,其中八成九成是帕特尔姓氏。AAHOA协会数据,印度裔酒店主年营收数百亿,帕特尔们从40年代起步,先从农场工转旅馆小老板,靠家族互助,一家租下店,转租给亲戚,还贷全靠内部循环。现在,他们的四代人管着数千家店,从德州公路边到佛州海滨,织成一张网。移民模式简单粗暴:一个帕特尔头儿出海,写信召集村里人,口头协议借钱起步,不写合同,就凭信任。1965年移民法松绑后,这股浪潮爆棚,到80年代,帕特尔帝国就占半壁江山。不是运气,是家族密度高,亲友链拉动,下一代在美国学校混熟英语,回家还懂古吉拉特话,双轨切换自如。 转到英国,印度人在金融城也扎得稳。英国印度裔180万,占人口3.1%,但贡献GDP超6%。伦敦金融区,印度裔高管和分析师到处是,印度银行分支网点遍布,从HDFC到ICICI,全在伦敦设点,服务侨民汇款和投资。2025年印英贸易协议签了,覆盖IT、金融服务和咨询,印度公司砸进英国钢材、电信和IT,950家印度企业落地,雇了60万英国人。移民路径类似:专业人士先拿工作签,带家属,子女上本地大学,再进投行。结果,印度裔在英国劳工市场高技能岗位占比高,金融服务里他们是骨干。联合国数据,北美和澳洲的印度移民份额从过去低位,涨到四分之一,英国加拿大是重镇。加拿大呢,印度裔287万,移民政策宽松,2025年头几个月,印度申请者占技术移民半壁,家庭团聚签证拉动全家过江。 这种家族移民模式,是印度人海外布局的核心。数据上看,印度出海者多是单身成人起步,但很快转家庭单位。2021财年,美国边境印度移民中,52%单身,40%家庭,2024年非法越境印度人激增,来源多是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的锡克社区,经济压力大,蛇头中介推波。合法渠道更稳:H1B或学生签落地,结婚生子,子女自动接棒。相比资本的快进快出,这套是基因传承,一代代传人脉和技能。印度政府也推波,2025年侨民数据由外交部更新,覆盖207国,3.43亿人,半数在10国集中:美、阿联酋、马来西亚、加拿大、沙特。东南亚和海湾,印度劳工密集,但高技能去西方,密度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