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开始吹了,他说只要他当总统,中国就不敢动台湾,还说中国知道后果。这话听着

寒江孤影呢 2025-11-05 16:44:55

特朗普又开始吹了,他说只要他当总统,中国就不敢动台湾,还说中国知道后果。这话听着猛,细想却全是空。 特朗普又把自己当救世主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台湾问题上“嘴上放炮”,但这次的调门比以往更高。 他说得斩钉截铁,只要他在白宫,中国大陆绝不敢动“武力收台”的念头。他甚至放话称,中国“非常清楚”那样做的“后果”。 这番话一出,支持者欢呼,批评者摇头,国际舆论再度陷入一片喧哗。 我们很清楚,特朗普从来不缺话题。他需要聚光灯,需要掌声,更需要在下一轮总统选举中找准议题,而台湾问题无疑是最容易挑动神经的那根弦。 特朗普的逻辑一向和常规不在一个频率。他喜欢用极端言论制造冲突,再用“交易的艺术”自我标榜。 可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交易的筹码,更不是选举的工具。他想用几句话打包“震慑中国”,但现实不是舞台剧,演技再浮夸也换不来真实的安全感。 更离谱的是,这番关于“无人敢动台湾”的言论,与他几天前在《60分钟》专访中的语调截然不同。 那场采访里,他一口气提了41次“中国”,却在措辞上明显软化。他说不想打败中国,而是要和中国合作。 他还说中美可以共治世界,把APEC会议形容为“G2”的象征。这种说法,跟今天的强硬姿态完全不搭。 前脚要合作,后脚就吓唬中国,这不是政策,是情绪管理。 从更大的背景看,特朗普的“震慑论”背后是一种典型的“内政外化”操作。 他面对国内的民调压力,联邦债务高涨、民众信心下滑,亟需一个强硬形象来稳住基本盘。 台湾议题天然带有情绪值,一旦说出口就能引爆热度。他太清楚这一点,所以才选择在这个节点“开炮”。 可他忘了,台湾问题不是美中之间的游戏牌。它牵动的是整个亚太的安全格局,是一个高度敏感的主权问题,不容轻率言说。 特朗普的言论不仅缺乏事实支撑,还可能误导国际社会,造成严重误判。 而这样一句“没人敢动”,背后其实是一种危险的误导,一种对现实的无视。 更讽刺的是,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和平总统”,说他“平息了八场战争”,还说俄乌冲突也将在他任内结束。 可现实却是,俄乌战事至今陷入僵局,特朗普不仅没结束战争,反而在推动“冻结冲突”,让乌克兰进退维谷。 他在中东搞秘密行动,在委内瑞拉下重手,这哪是和平?这是以“强硬”包装的混乱,是一场外交舞台上的独角戏。 他甚至还在节目里对“美国史上第三伟大总统”的排名表达不满,认为自己比华盛顿和林肯更伟大。理由是他“让世界更和平”。 可这份和平从哪来?是靠嘴皮子?还是靠关税?还是靠推文? 他把复杂的国际关系简化为个人荣耀,把历史的责任变成个人的舞台,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特朗普当总统期间,中美关系本就起伏不断。他搞极限施压,打贸易战,封杀高科技,又在关键时候释放合作信号。 2025年,他把对华关税层层加码,最高税率飙到145%,还试图用“北美堡垒”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 与此同时,他又在采访中反复说美国需要中国,离不开中国。这种反复横跳的态度,怎能让人信服? 而这一次,他绕开了关税,选择在台湾问题上“开炮”,本质仍是老套路,制造危机,塑造英雄。 他要人们相信,只有他能让中国“退让”,只有他能保住台湾安全。 可现实告诉我们,真正能维持台海和平的,从来不是特朗普的几句豪言,而是中美之间长期的战略互动和理性克制。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一以贯之,“和平统一”是基本立场,但绝不排除其他手段。这个底线,从未因美国谁当总统而改变。 特朗普说中国知道“后果”,更像是他在给自己找台阶,说得好听点是“战略威慑”,说得难听点,是“自我催眠”。 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低估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讽刺的是,特朗普越是强调“没人敢动”,越暴露出他对局势的无力把控。 他需要重复这句话,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美国现在的威慑力正在减弱。 他不再是全球唯一的“秩序制造者”,而是一个不断制造不确定性的变量。他不是制造和平的人,而是制造焦虑的人。 在美国国内,他的支持者愿意相信他是“救世主”。可在国际社会,他的信誉早已打上折扣。 各国政要早就学会了如何“听特朗普讲话”: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问题是,他说的和做的,往往没有任何交集。他是那个可以在一分钟内说出三个立场的人,却从不为任何一个负责。 特朗普的“震慑中国论”,与其说是战略判断,不如说是心理投射。他希望世界依然畏惧美国,希望中国依然忌惮他。 但现实是,中国不会因为特朗普的一句话就改变战略节奏,台海局势也不会因为他的口号而失衡。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