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一段劲爆发言把老问题又拎到台面上了! 据最新报道,前众议员吐尔西

勇者高山 2025-11-05 02:27:48

号外!号外!一段劲爆发言把老问题又拎到台面上了! 据最新报道,前众议员吐尔西·加巴德宣布了自己对美国对外做法的看法:多年介入别国内部事务,结果常常是付出大把经费,却留下更复杂的安全风险。这步棋下得及时,但考验在后头。我看这变化来得快,关键要看后续是不是真按这条思路去执行。 2003年后的伊拉克是个直观样本。布卡营地关押了不少极端组织骨干,外界普遍认为那里成了他们互通、组织的场所,随后“伊拉克伊斯兰国”一路演变成ISIS。2014年起,美国联合多国空袭并支援地面部队,到2019年宣布其控制区基本被清除,但残余活动仍在,这就是后续收尾的难度。对照一下我们2015年也门撤侨,海军临沂舰、潍坊舰把数百名中外人员有序转运,目标清晰、动作克制,任务完成就收兵,过程可控。 2011年利比亚也是一个提醒。空袭结束后,地方武装林立、武器流散,直到近年秩序仍未完全恢复。时间顺到2021年喀布尔撤离,现场混乱把“介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又摆在眼前。我们这边的东非护航编队,十多年轮换执行,围绕商船安全、打击海盗,把任务定在可见、可量的范围内,尽量减少额外变量。 再把线头拉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当年支援阿富汗对抗苏军的力量,主要通过巴方渠道输送给各派。拉登个人并无证据显示得到美国直接资助,他后来自筹网络,最终形成“基地组织”。塔利班是90年代中期在阿富汗崛起的力量,外界普遍认为其早期得到巴方不同层面的支持;美国当年的接触更多是尝试沟通,并非扶持,2001年后则转向打击。这些节点摆出来,是为了把复杂问题拆清楚,别用就盖过细节。 近几年,美国也在调整用兵方式。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转向更小规模驻军、训练当地部队,空袭前的目标审查更严,对误伤事件的调查也公开更多细节。这些都是往“克制、透明、可控”方向走的信号,但能不能把成本和效果对上,还得看执行的韧劲和善后投入。 越是远距离用兵,越要算清后续账,别只看眼前。先评估风险,再定行动范围,最后把人和秩序稳妥接住。加巴德把问题点出来了,接下来就看怎么把这些话落到具体安排上。对任何一方都是同一条原则:少留尾巴,多把事情做细。

0 阅读:93
勇者高山

勇者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