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哈奇森突然表态了。 据公开报道,她的意思

勇者高山 2025-11-06 15:31:07

快讯!快讯!。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哈奇森突然表态了。 据公开报道,她的意思很直接:现在去跟中国硬碰硬,不一定能拿下。她提到,盟友们这还是头一回系统评估中国军力,让不少人改了旧印象。 说到陆上力量,她拿训练强度和保障能力对比。近几年,中国陆军把装甲、炮兵、通信等力量整合在同一作战单元,跨区、昼夜、全要素演训越来越常见,补给和维修节点前移到接近前线的位置。放在乌克兰战场俄军的后勤掉链子、指挥协调混乱被反复提及,两边差距一眼能看出来。她的主旨很清楚:战场跑得顺不顺,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嘴上硬,而是体系能不能跟上。 海上这块,她点名航母和大型驱逐舰。中国两艘航母在役,第三艘已经海试,多艘万吨级驱逐舰成批入列,远海训练常态化,西太平洋巡航时与外军舰机的近距离互动越来越规范。再叠加东风-21D、东风-26的外界公开信息,美方自己也评估过,这类反舰弹道导弹把航母编队的风险抬高了。她强调的落点是:海上力量不只看吨位,还要看岸基火力和情报支撑。 空中方面,歼-20已经规模化列装,与歼-16配合形成前沿探测、远程打击的组合,训练范围覆盖东海、南海方向。美军长期用B-52、B-2刷存在感,但关岛及周边设施处在远程火力的覆盖圈里,这不是纸面推演,是多方公开资料的重合点。她的判断很现实:在中国周边蹭线的动作,风险在上升。 再往上看导弹与核力量。去年国内媒体曾公开过洲际导弹发射画面,并提前通报落区,路径选在公海方向,技术信号很明确。东风系列按照不同距离分层搭配,既有中远程打击,也有对海目标的配置。中国长期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规模不外放,外界的“不确定”自然就变成了有效威慑的一部分。 她还补了一句作战环境。中国如果在家门口应对突发,补给线短、信息链路密,几小时内就能把油料、弹药、备件推到位。美军跨洋投送要穿过多个海峡和通道,运输线在对方的海空监视和火力覆盖下,负担更重。再加上导航和雷达受干扰的风险,精确打击能力会被压缩,这不是单一装备能解决的题。 据媒体报道,北约内部讨论中国议题的频率在增加,但她给出的办法不指向“硬碰硬”。她的原话很像一句提醒:这个对手,已经不是上一代认知里的样子。 归纳起来,她是在告诉同行:看问题得盯体系、看环境、看节奏。中国军力从低调到坦诚展示,是长期建设累出来的底气。 这话不带情绪,都是明面上的线索。把摆在最后——别把解决分歧的手段往军械库里找。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勇者高山

勇者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