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方面突然宣布了与德国外长的一次通话情况。 通话提到的节

勇者高山 2025-11-06 15:31:07

快讯!快讯! 中国方面突然宣布了与德国外长的一次通话情况。 通话提到的节点不陌生。1990年两德合并时,中方明确支持德方完成内部整合;德方公开文件和多次场合都对“一个中国”的既有立场作过重申。这次把历史翻出来,是在提醒彼此说话做事要对上口径。 把镜头挪到海面。2022年8月,东部方向组织了多天演训,划定了多个管控区、发布了航行警告、同步公布了时段安排,这些都是公开信息。欧洲一侧这两年也在北海、波罗的海搞远航训练。两边都在动,但都照章来,避免误会。 再看远航。2021年,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去了亚太,多地靠泊交流,路线避开争议点,态度明确“不找事”。台海周边的常态训练同样公开航线和时间。各家都在表态,但也都在守线。 把视角放到工厂车间。德企在华生产线还在忙,汽车、化工配套每天都有进出。德方对台湾问题的公开话术一直写着“一个中国”。这套话与这套活,最好别脱节。 说到沟通,海空一线有通报机制,遇到不测有标准流程。欧洲那边也把与对手的热线当作降温手段。有分歧归有分歧,通道不能堵死。 今年多场多边活动上,中德代表都谈到了“风险”和“合作”的拿捏。欧盟口径里有“去风险”的提法,但多数成员仍把对华经贸当成主线。说话要精准,别把概念搅成一锅粥。 国内关注统一进程,是实情。但统一不是一纸口号,法理、现实、民意都在里面打结。德国当年是内部进程启动,外部环境配合,不是外力按下快进键。类比要小心,别拿不同棋盘硬拼。 岛内有自己的选举周期、两岸有自己的交流渠道,航班、客货运的安排每年都在变。德国当年跨境出行也经历过由少到多的变化。节奏是细节拼出来的,不是口头一喊就能到位。 回到这通电话。把历史摆在桌上,是提醒对方别忘了已有共识;把现实摆在桌上,是提醒大家按既定框架说话办事。 中德把握好这根线:尊重过去的定论,减少现场误判,遇到分歧就通过对话处理。 该说清楚的先说清楚,该做扎实的先做扎实。把事实一条条立好,事情才会一步步顺下去。

0 阅读:83
勇者高山

勇者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