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掌控半壁芯片江山”宣言:愿景丰满,现实骨感2025年11月3日,美国前

可可的谈商业 2025-11-04 16:09:43

特朗普“掌控半壁芯片江山”宣言:愿景丰满,现实骨感

2025年11月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调宣称,得益于美国的关税政策,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型芯片企业正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预计两年内美国将掌控全球40%至50%的芯片市场份额。这番言论看似振奋人心,但细究实际情况便会发现,更像是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

特朗普口中的“大型台湾芯片企业”,明眼人皆知指向台积电。然而,这家企业在美国的建厂进程远非其描述的那般顺利。自2020年官宣赴美建厂以来,台积电已投入650亿美元,四年过去却连一颗芯片都未产出。原本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的工厂,至今仍未见实质性进展,投产日期遥遥无期。

所谓“生产线转向美国”,实则更像是台积电在多重压力下的被动选择。美国一边以关税施压,一边用补贴作为诱饵,加之中国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的推波助澜,台积电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真正赴美落地后,台积电才发现处处是“坑”:台湾工程师习惯了高效协作、问题随叫随到的工作节奏,而美国工人更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这种文化差异让双方协作频频受阻。为缓解矛盾,台积电不得不为管理人员开展跨文化沟通培训,甚至减少会议频次。就连从台湾调往美国的员工都坦言,当前工作量远低于在台湾本土时的水平,未来能否实现满负荷生产,仍是未知数。

特朗普将关税视为推动芯片产业转移的“功臣”,但这一政策本身实则是把“双刃剑”。美国本土企业早已对此怨声载道——此前美国刚豁免半导体行业的“对等关税”,转头又酝酿新的关税方案,政策朝令夕改,让行业从业者陷入迷茫。有专家测算,加征关税只会大幅推高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要么导致企业利润缩水,要么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此前贸易战期间,苹果公司就曾因关税影响,短短几天内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便是典型例证。

更关键的是,芯片产业并非简单的“搭积木”,绝非迁移一座工厂就能复制成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工极为精细:美国擅长芯片设计,日本、荷兰主导材料与设备供应,制造环节则高度依赖东亚地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想要仅凭一座工厂就抢占全球半壁江山,显然不切实际。台积电在台湾拥有数千名熟练工程师,以及合作数十年、配合默契的供应商网络;而到了美国,不仅要从零搭建供应链,连技术工人都面临短缺——由于竞争不过英特尔等本土企业,台积电只能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争抢人才,人才储备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特朗普声称两年内掌控半壁芯片市场,可现实是,台积电在美国的第二座工厂量产时间已延后至2028年,就连其配套供应商的建厂计划也随之停滞。业内早已有人泼冷水:美国此番操作并非真正发展本土芯片产业,反而可能削弱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可能导致台积电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会分散其在台湾本土的产能投入,长此以往,甚至可能让台积电丢掉全球芯片制造龙头的地位。

芯片产业从来不是单一国家能够“独吞”的领域。经过多年全球分工,产业链各环节早已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与政治施压重构产业链,结果反而打乱了自身节奏。台积电的困境已然摆在眼前:投入巨额资金却迟迟不见产出,特朗普口中“40%至50%市场份额”的目标,更像是为制造声势而喊出的口号,与现实相去甚远。

各位读者对特朗普的芯片产业计划、台积电的赴美困境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可可的谈商业

可可的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