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

陈砚之 2025-11-03 18:58:47

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具躺了240年的女尸,居然一点都没烂,皮肤还吹弹可破,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康熙帝的三女儿出生在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母亲是荣妃马佳氏。她在宫廷中长大,康熙三十年正月被封为和硕荣宪公主。那年六月,康熙帝把她嫁给蒙古巴林部的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他是札萨克郡王鄂齐尔的次子。公主从北京出发,穿越漫长的路途抵达蒙古草原。乌尔衮继承了郡王爵位,负责巴林右翼旗的事务。公主在那里定居下来,生下一个儿子叫琳布,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显亲王衍璜。她在草原上参与旗务管理,乌尔衮外出时她就处理内部事务,推动当地农耕发展,还维护清朝与蒙古部落的关系。她与乌尔衮共同生活多年,夫妻间分工明确,她逐渐适应了从宫廷到草原的转变。 公主的早年生活在紫禁城里相对平静,她作为康熙的庶出女儿,享受着父亲的关注。嫁到蒙古后,她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草原上的游牧生活让她需要学习新技能。乌尔衮作为蒙古贵族,经常参与部落事务,公主则负责家庭和部分行政。她生下的儿子琳布后来继承了爵位,继续管理巴林右旗。女儿的婚姻也加强了与清廷的联系。公主在蒙古的日子虽远离京城,但她通过书信保持与父亲的沟通。康熙帝对她的关切体现在多次的赏赐上。她在旗内推广种植技术,帮助改善当地经济,这在清代和亲政策中起到作用。她与乌尔衮的结合是政治联姻,但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稳定的家庭。 公主的封号从和硕荣宪到后来的固伦荣宪,显示了她的地位提升。康熙三十年婚后,她随夫定居巴林右旗,那里是博尔济吉特氏的领地。她生子育女的同时,还参与部落的祭祀和政务。乌尔衮作为驸马,多次随清军出征,公主在家主持大局。她推动蒙古与汉族的交流,引入一些农业工具。她的生活轨迹从京城少女到草原主妇,体现了清朝对蒙古的统合策略。她与乌尔衮的儿子琳布成年后,也参与旗务。公主在蒙古的几十年里,见证了部落的变迁,她的管理方式注重实际,帮助稳定边疆。 1972年开春,北京故宫博物院馆长吴仲超接到内蒙古赤峰市文物局的电话,对方说发现一批古老物件,需要专家鉴定。吴仲超很快赶到赤峰巴林右旗现场。不久前,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地面突然塌陷,他掉进坑里喊叫,周围乡亲用绳子把他拉上来。大坑有几米深,村民好奇围观。一位小伙子爬下去,看到里面是个八米长六米宽的空間,中间放着一口棺材。他没敢靠近,赶紧出来报告村干部。干部上报到赤峰市文物局,专家组带工具赶来。他们清理泥土,棺木渐渐露出,木质还很结实。 专家们讨论后撬开棺盖,大家瞬间停住动作。棺里女尸穿着一件金线绣八条金龙的袍子,头上是镶绿松石的冠子。皮肤保持弹性,光滑如生。身边陪葬品堆满,包括上百件苏绣旗袍,还有黄金头钗、手镯等,工艺精细。这些东西显示墓主人身份不凡。墓志铭确认她是康熙帝的三女儿,康熙三十年封和硕荣宪公主,母亲荣妃马佳氏。墓室建得密封,墙壁用砖石严实,空气难进。内蒙古这里日照长,雨少,干燥气候帮了忙,细菌难存活,所以女尸240年没腐烂。 发现后,专家仔细记录陪葬品,总数上千件,价值估算过亿。龙袍是康熙赐的,绣工用金丝,保存完整。凤冠上的绿松石来自边疆贸易。旗袍多是苏绣,图案有花鸟。黄金饰物包括耳坠、戒指,做得小巧。墓地占地5000平方米,长105米宽45米,呈长方形。墓道和耳室结构简单,但密封技术高。干燥环境加上无氧状态,让遗体像睡着。赤峰博物馆后来收藏部分文物,供研究清代葬俗。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生重病,公主从蒙古赶回北京。她穿越草原,进宫侍奉,端水喂药。康熙好转后,晋封她为固伦荣宪公主,这超出了庶出规矩。康熙五十五年,乌尔衮征战归来途中病倒,随从送他回帐篷,他不久去世。公主接手巴林右旗事务,分配任务,监督农耕。她操持多年,身体渐弱。 1728年五月二十九日,公主去世。雍正帝派人慰问,下令用康熙赐的袍子入殓。袍子铺在棺内,她穿上后合盖。雍正批准她与乌尔衮和儿子琳布合葬。墓建在巴林右旗山南麓,用砖围墙。琳布继承爵位,继续管理旗务。公主的女儿嫁入王府,家族延续。

0 阅读: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