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太受伤了!特朗普一点面子都没有给韩国,跟我们谈完,特朗普就返回美国了!从特朗普的亚洲之行的安排来看,特朗普先去马来西亚,再去日本,接下来是韩国。韩国举行如此重要的APEC峰会,按理说,特朗普会给韩国一个面子。韩国既是东道主,又是热烈欢迎,又是送礼,结果特朗普跟我们谈完就走了。 要弄明白特朗普为啥不给东道主韩国面子,核心得看透他 “美国优先” 的行事逻辑,所有行程安排都围着实际利益转,所谓的礼节在好处面前根本站不住脚。下面结合事实细细拆解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的路线本身就藏着门道,先去马来西亚,再转日本,最后才到韩国。表面看是按顺序走,实际上每个站点的分量早按利益轻重排好了队。韩国这边满心期待,毕竟办着 APEC 这种级别的峰会,按国际惯例,东道主怎么着也该被高看一眼。 他们提前把欢迎仪式备得足足的,又是热情接待又是专门准备礼物,就盼着能借峰会把美韩关系往热里烘烘。可特朗普心里的账本根本不是这么算的,他眼里从来没有 “东道主情面” 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有 “能捞到多少实惠” 的实在考量。 先看日本那一站的待遇,就能明白韩国有多受冷落。安倍晋三当年为了招待特朗普,简直把他的喜好摸得透透的,安排了打高尔夫、看相扑千秋乐比赛,还特意选了六本木的高级炉边烧烤店吃饭。 这种安排可不是随便应付,而是精准抓住了特朗普吃 “私人情谊” 这套的特点,前前后后两人光磋商和互访就有四十多次。 日本这么下本,本质是想在贸易谈判里求个缓冲,可即便如此,特朗普该提的要求一样没少。反观韩国,虽然也花了心思招待,但比起日本这种长期 “感情投资”,分量自然差了一截。 更关键的是美韩当时的贸易谈判正卡在死胡同里,这才是特朗普不给面子的根本原因。2025 年特朗普重新执政后,搞了套激进的贸易攻势,对全球加征钢铝 25% 关税、汽车 25% 关税,还加了 10% 的 “基准关税”。 韩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 90 天宽限期里赶紧找美国谈判,想把关税降下来。双方谈了好几轮,好不容易在 7 月达成协议,韩国答应成立 3500 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基金,换美国把关税从 25% 降到 15%。可到了 APEC 峰会前后,这协议卡在了投资操作方式上,成了拉锯战,一直没能落地。 特朗普这种商人出身的总统,最懂 “趁热打铁” 的道理。既然谈不出结果,留在韩国耗时间毫无意义。他要的是立竿见影的好处,比如让韩国取消 30 个月以上的牛肉进口限制等 23 项非关税壁垒,还威胁说谈不拢就重启 47% 的高关税。 韩国这边迟迟给不出明确答复,特朗普自然没心思留下来应付峰会的繁文缛节。APEC 晚宴再讲究,又是 “三菜一汤” 的规格,又是特色文艺演出,在他眼里也只是浪费时间的应酬,不如早点飞回国,用 “提前离席” 这招给韩国施压。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特朗普对 “仪式感” 的需求得看有没有回报。他去日本时,愿意花时间跟安倍拍 “全家福”、见天皇,是因为日本在同盟里的角色更关键,而且安倍把姿态放得极低,处处迎合他的面子。 可韩国当时能提供的筹码实在有限,除了贸易上的让步,也就是在安全问题上求美国撑腰。 虽然李在明在会谈时提了要核动力潜艇燃料,特朗普也放话说 “批准” 韩国造核动力潜艇,但这事本身就藏着算计 —— 潜艇要在美国费城造船厂造,而这家厂早被韩国韩华集团收购了,等于韩国出钱给美国造船业送订单。这种明显不对等的 “好处”,特朗普根本不稀罕用情面来换。 再者,APEC 峰会本身的性质也让特朗普有了 “走捷径” 的空间。这类会议主打非正式磋商,东道主虽然会安排统一的欢迎晚宴、集体合影,但各国领导人的行程弹性很大。按礼宾惯例,东道主会拟定 “一揽子” 计划,可要是客人有急事,提前离席也不算完全破格。 特朗普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把 “谈不拢就走” 包装成 “国内有要务”,既达到了施压目的,又不算彻底破坏外交礼仪。韩国心里再委屈,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谁让自己在贸易和安全上都得靠着美国呢。 说穿了,特朗普的行事逻辑从来都是 “利益至上”,感情和礼节只是工具。日本花了几年时间经营关系,才换得他表面的客气;韩国既没跟上 “感情投资” 的节奏,又在核心利益上没法满足他,自然落得个被冷落的下场。 APEC 峰会的东道主身份再金贵,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利益诱惑。特朗普跟韩国谈完就走,看似不给面子,实则是把商人的算计摆到了台面上 —— 没有足够的好处,别想让他多花一分钟应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