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前副总裁黄汉森在采访中表示:任何技术领域,只要每当中国团队进入时,其他企业都没得玩了,要么选择退出,要么发展其他业务。 在现在的国际产业格局下,黄汉森说的真不是夸大其词,这些年,中国企业在不少领域的表现,确实让许多老牌巨头措手不及。 主要是因为有这几个原因。第一,咱们中国企业干事情是真的敢砸钱砸时间,不在乎短期的得失,就是认准技术就死磕到底。 像芯片封测这块,长电科技一路从无到有,靠着对Chiplet拼接等尖端技术死抠细节,硬是在全球市场里占下了一席之地,本来日月光和安靠两家牢牢抓着行业命脉,轮到中国队上场,他们就只能主动让出普通封装业务这块蛋糕了。 再一个,就是中国的工程师本身就多,而且干活特别接地气,不光能琢磨出高端玩意,还能把成本压得很低,让国外客户也离不开。比如每次外国企业还在算计怎么收专利费的时候,咱中国这边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反应速度和实用性都走在前头。 除此之外,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只是图便宜,也能做到真正懂市场,像在新能源汽车这块,别人还在讲高端、讲形象,比亚迪直接把电动车性价比做到头,让欧洲市场的销量把特斯拉都比下去了。 别家的老本行直接被冲击,有些企业,要么转去摸索高端领域,要么干脆改变赛道,继续在原有生意里待下去风险实在太大。 通信领域也是类似的走势。以前全球大头都在爱立信和诺基亚手里,靠着3G、4G时代的垄断吃得风生水起。 华为、中兴一出手,5G、5G-A的技术直接领先,建基站选谁不用想了,不仅技术靠谱,价格更亲民,一大堆国家搭建通信网络只认中国牌子,原先的那些欧洲巨头市场份额一降再降,现在只能转移重心去搞些边缘化的新业务。 光伏板最典型。过去德国日本价格高得离谱,现在中国企业搞明白核心技术,直接让光伏板价格跌了九成,普及度一下子上来了,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光伏板都是中国工厂出来的。 别以为只有大行业,中国在一些原本不太被关注的小领域也有突破。像南京理工团队整出来的三维传感器,体积做得极小,性能却特别能打,国内机器人厂直接用本土产品了,外国公司价格硬撑不住,要么降一半卖,要么退出市场。 广西师范大学做出来的智能穿越机,技术专利、产品销量都顶打国外同类小公司,早就卖到海外去了。 这一切都不是意外,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特别肯钻研,肯下力气,这才使我们在全球市场站住了脚,别的企业还在想着老本怎么吃得更久的时候,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