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两架战机坠海失事的一个重大原因被披露出来了,与当天不是黄道吉日无关。接连两架战机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坠海失事,是不是没有看黄道吉日呢?据熟悉海军初步调查结果的消息人士透露,这两起灾难的主要原因,尚未做出最终结论,全面调查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说起这事儿,得从上周日,也就是2025年10月26日下午说起,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南海水域的“尼米兹”号航母上,接连出了两桩意外。先是当地时间14点45分左右,一架隶属于第73攻击直升机中队的MH-60R“海鹰”直升机在执行例行反潜巡逻任务时,直接掉进了海里。机组三个人运气好,全都安全弹射出来,被附近的驱逐舰给捞了上来,没人受伤。紧接着,半小时不到,又一架隶属于打击战斗机中队22的F/A-18F“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斗机在模拟拦截演练中也栽了跟头,两名飞行员同样成功逃生,弹射伞开得及时,海面救援队很快就到场把人拉回船上。这两起事故间隔才30分钟,搁谁身上都觉得蹊跷,尤其是在南海这种敏感地带,美军航母编队本来就是来秀肌肉的,结果自己先栽了跟头。 美国海军官方很快就发了声明,说所有涉事人员都没大碍,飞机损失是事实,但没提具体原因。太平洋舰队在X平台上贴了公告,强调这是“例行任务中的意外”,并启动了内部调查。外界一看,这航母是“尼米兹”号啊,现役最老的核动力航母,服役快50年了,正赶上最后一次部署,从今年3月从圣迭戈出发,先去中东转悠一圈,又杀到印太地区,本来计划年底退役前刷刷存在感。结果好巧不巧,就在南海撞上这档子事儿。航母上燃料舱能存300万加仑的JP-5喷气燃料,这玩意儿是舰载机和直升机的命根子,专门为海军设计的,耐高温、抗腐蚀,本该稳如老狗。可偏偏这两架刚加过油的家伙先后出问题,傻子都猜得到跟燃料脱不了干系。 果然,没过两天,消息就漏出来了。熟悉海军初步调查的消息人士对媒体放风,说燃料污染很可能就是罪魁祸首。JP-5这燃料不是航母自己炼的,得靠海上运输司令部的油轮从全球供应商那儿拉货,五角大楼批准的渠道,供应商一大堆,从中东到菲律宾海域都有。油轮补给时,通过软管泵上船,航母的V-4航空分队水手负责转运、过滤和检测。按规定,得检查纯度、滤三次杂质、水分啥的,最后泵到飞机油箱。可那天值班的V-4小组好像没走全流程,记录显示最后一步深度过滤给漏了。杂质一混进去,高空引擎一烧,喷嘴就堵,油压掉得飞快,直升机和战斗机引擎都扛不住,瞬间失控。海军内部传闻,这锅八成得V-4分队背,组长签字放行时没复核,处分估计跑不了,重训是肯定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没闲着,27号在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问时,直截了当点名“坏燃料”可能是主因。他挥着手说,这事儿“很不寻常”,但排除了外部干扰的可能,比如有人攻击啥的。特朗普这话说出口,网上炸锅了,美媒像USNI News和The War Zone都跟进报道,海军已经在查燃料供应链,从油轮到供应商,全链条审计。经济时报也提了,JP-5污染常见问题有水混入或颗粒物超标,尤其在热带海域,油轮储存时密封不严就容易出事儿。海军实验室已经取了残骸样本,技师们在离心机上转着分析,颗粒计数一超标,就铁证如山。全面报告得几个月才能出,涉及全球经销商,得一个个抠细节。 这不是头一回了,美海军燃料事故历史上不少。早几年,“尼米兹”号自己就出过淡水舱被航空燃料污染的乌龙,水手喝了拉肚子一堆。其他航母也踩过坑,比如2010年代有F/A-18因为油路堵塞坠海,查下来也是上游供应商偷工减料。搁现在南海这环境,更得小心。美军航母编队在那儿晃荡,本来就是为了威慑,盯着中国海军的动静,顺带拉拢盟友。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都派舰艇跟着巡航,台湾地区防务部也发了通报,说密切关注南海局势,美方事故不会影响合作。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得挺中立,说这是美海军内部管理问题,别扯上地缘政治。但网上阴谋论满天飞,有人说中国黑手,有人说设备老化,凤凰网和中华军事网都列了各种猜测,可海军咬死是燃料,特朗普也帮腔,估计是为了稳军心。 说到底,这事儿暴露了美海军后勤的软肋。“尼米兹”号这趟部署,本来是退役前的谢幕秀,从巴林港补给后直奔南海,油轮跟在屁股后头泵油,结果燃料链条一环扣一环,哪弱了都出大事。V-4水手们平时训练多,执行力强,可那天小组五个人围着仪表盘转,汗流浃背记数据,偏偏忽略了关键过滤。海军后勤体系庞大,全球补给线拉得老长,供应商为了省成本,偶尔就偷懒加点水分或杂质。JP-5标准严,纯度得99.9%以上,一点污染就能让引擎在万米高空罢工。事故后,太平洋舰队下令所有航母停飞一天,全面抽检燃料,安装实时传感器监控。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讲话时,还顺带敲打海军,说得加强供应链把关,别让小问题酿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