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个人和我说,你妈就自己了,你怎么不把她接过来一起住呢? 我每次听见这话都先笑,不是不乐意解释,是知道问的人里一半是真关心,一半是凑热闹。我妈在老家住的是前几年刚翻新的两层小楼,红砖墙白窗户,院里用竹篱笆围了块菜园,左边种菠菜、小油菜,右边栽黄瓜、西红柿,墙角还爬着几棵丝瓜,夏天一到,绿叶子能遮半个院子。去年春天我特意回了趟家,跟她提接去城里住的事,她正蹲在菜园里摘生菜,手里攥着个小竹篮,抬头看了我一眼,把生菜往篮里一放说:“城里楼里待着像关笼子,早上想跟你张婶去早市买新鲜豆腐,都得坐半小时公交,哪有老家方便?出门拐个弯就是早市,回来还能顺便跟李奶奶唠两句。” 我知道她不是客气,是真喜欢老家的日子。可架不住总有人提,尤其是我那个远房表姐,每次家族聚会都得把这话拿出来说一遍。上次在我 aunt 家吃饭,她夹了块排骨放我碗里,话就跟着来了:“你妈一个人在老家,你就真放心?是不是怕你媳妇不乐意啊?我看你媳妇平时看着挺通情达理的,别是你自己不想担责任。” 这话一出口,桌上瞬间就安静了,我 aunt 想打圆场,被表姐摆手拦住了。我放下筷子,喝了口汤说:“表姐,我妈上周还跟我视频,说她跟张婶报了个广场舞队,每天晚上都去镇文化站跳,前阵子还拿了个一等奖,奖品是个电水壶,她高兴得跟啥似的。” 表姐撇撇嘴:“那有啥用?真有事了身边没人,你能立马赶回去?” 这话我没接,因为我知道说再多不如让她亲眼看看。没过多久,表姐说要去老家看她妈,正好绕路经过我妈那儿,我就跟她一起去了。刚到院门口,就听见里面有叮叮当当的声音,推开门一看,我妈正站在梯子上,手里拿着个扳手拧水管,李奶奶站在下面扶着梯子,嘴里还念叨:“你慢点儿,别摔着,不行等你闺女回来再说。” 我妈回头看见我们,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说:“李奶奶家水管漏了,她儿子在外地打工,我过来帮着修修。” 表姐站在旁边,眼神有点不自在,没说话。 进屋坐了会儿,我妈给我们倒了杯茶水,表姐又把那话提了:“婶,你看你一个人在这儿,还得帮别人修水管,不如跟你闺女去城里,省得她操心。” 我妈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看着表姐说:“我在这儿哪是让她操心?我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早上起来浇菜园,上午跟张婶去赶集,下午要么在家缝缝补补,要么去文化站学广场舞,晚上还能跟闺女视频唠唠嗑,比在城里待着舒坦多了。她每个月回来两次,带的水果比超市新鲜,我这儿菜园的菜吃不完,还能给邻居分点,大家互相帮衬,多好?” 表姐还想说点啥,我把手机拿出来,点开监控 app 给她看:“表姐你看,这是我给我妈装的监控,就在客厅里,我每天晚上不管多忙,都得跟她视频一会儿,看看她吃了啥,有没有不舒服。上次村里停电,我知道消息立马开车回去,带了台发电机,到的时候邻居王大叔已经在帮我妈点蜡烛了,后来大家一起把发电机弄好,全村都用上电了。” 表姐凑过来看了眼手机,又看了看院里的菜园,再看看我妈脸上的笑,没再说话。 从老家出来的时候,表姐跟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你该把婶接走,现在看,婶在这儿过得比在城里好。” 我笑了笑没说啥,其实我早就想通了,孝顺不是非得把老人接在身边,是让她过自己喜欢的日子。 后来再有人跟我说 “怎么不把你妈接过来”,我就把我妈跳广场舞的视频、菜园里挂满黄瓜的照片给他们看,有时候还会带点我妈腌的咸菜、晒的干辣椒分给大家,说这是我妈亲手做的。慢慢的,就没人再提这话了,反而有人问:“你妈老家的菜还有吗?下次回去能不能帮我带点?” 前阵子国庆,我带着媳妇孩子回了老家。刚进院子,就看见我妈在葡萄架下摘葡萄,一串一串紫莹莹的,挂在架子上像玛瑙。她看见我们,举着葡萄喊:“快过来吃,今年的葡萄比去年甜!” 我儿子跑过去,伸手就想摘,我妈赶紧拦住:“慢点儿,别被藤上的刺扎着。” 媳妇蹲在菜园里,摘了个西红柿擦了擦就吃,说比城里买的有味儿。 晚上吃完饭,我妈跟媳妇坐在院里择菜,我带着儿子在旁边玩灯笼,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隐约还有邻居们的说笑声。我看着我妈脸上的笑,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 老人舒心,孩子开心,一家人想聚的时候就能聚,不用被房子、距离捆着。那些曾经说要把我妈接走的人,要是能看见这场景,肯定再也不会说那种话了
为什么明明是葬礼,可是在吃席的时候,人们还是有说有笑?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