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7岁徐悲鸿上床后主动凑近妻子,妻子惊喜不已,连忙主动抱住丈夫。可夫

小史论过去 2025-10-25 21:17:19

1912年,17岁徐悲鸿上床后主动凑近妻子,妻子惊喜不已,连忙主动抱住丈夫。可夫妻之事刚结束,徐悲鸿就一把甩开妻子:“离我远点!” 徐悲鸿1895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屺亭桥镇一个普通农家,原名寿康,家里排行老大。父亲徐达章是当地私塾先生,靠教书和卖花鸟画维持一家六口生活。母亲负责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小徐悲鸿就帮着干农活,但父亲看他聪明,早早教他认字画画。6岁开始练书法,9岁学绘画,10岁就能画荷花到集市上卖,换点钱补贴家用。那时候乡下孩子多玩泥巴,他却天天握笔,手上老是墨迹斑斑。家境穷,但他对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父亲的画册成了他最好的玩具。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跑到上海闯荡,想学更多画技。那年上海是热闹地方,各种新思想涌进来。他一边打零工画广告,一边攒钱,打算以后去国外深造。可没多久,家书说他爸病重,他赶紧赶回去。到家才知道是父母的把戏,为的就是让他结婚。新媳妇蒋廷锡来自邻村,16岁,没读过书,父母觉得她老实能干,适合管家。徐悲鸿在上海接触过新派想法,不想听父母安排,但婚礼还是办了。 婚后徐悲鸿对蒋廷锡冷淡得像陌生人,吃饭都躲书房,不愿多看一眼。她忙着家务,想接近他,但他总避开。没多久她生下儿子徐伯阳,公婆高兴,他却给孩子小名叫劫生,暗示这婚姻是场灾祸。孩子出生也没让他多待在家,他整天画画,惦记着回上海。蒋廷锡一人带孩子,日子苦巴巴的,他从不帮忙。 父亲徐达章去世后,徐悲鸿回乡办丧事,顺势收拾东西走了,把妻子和儿子扔在老家。母亲求他留下,他说会寄钱,但人再也没回去。回了上海,他考进震旦大学学西洋画,技艺进步快。那时他认识蒋碧薇,她家境好,也爱艺术,两人聊得投机,很快就走到一起。蒋碧薇成了他理想中的伴侣,跟老家那位完全不同。 老家蒋廷锡带着儿子过日子,孩子7岁得天花死了,她自己也病倒,不久去世。消息传到上海,徐悲鸿叹口气,继续画画。后来他和蒋碧薇去日本,又转到法国留学,学成回来成了有名画家,专画奔马图。两人关系也起伏,1945年离婚,他娶了学生廖静文。 徐悲鸿从小就显露出绘画天赋,父亲教他基本功,他练得勤快。宜兴乡下环境简单,他常在田边画景,积累经验。到上海后,他接触油画和素描,打开新眼界。震旦大学时期,他系统学法文和西画,笔法更成熟。和蒋碧薇相处,让他有伴侣支持事业。 蒋廷锡的婚姻从头到尾都冷清,她操持家务带孩子,徐悲鸿却一心在外。儿子夭折后,她身体垮掉,很快就走了。这事反映出当时包办婚姻的无奈,很多人都得忍,但徐悲鸿选择逃离,没顾及妻儿。 去法国后,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学人体解剖和油画技巧。蒋碧薇陪着他,帮着打理生活。留学几年,他卖画维持,积累不少作品。回国任教中央大学,推广中西合璧画法,影响一大批学生。 和蒋碧薇离婚时,他给了她现金和画作,分开后娶廖静文。她年轻,帮他管画室,两人合作默契。徐悲鸿一生画马出名,那些马图奔放有力,体现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但对原配的态度,让人觉得他事业心重,忽略家庭。 徐悲鸿的艺术之路从乡下起步,到上海法国,一步步走来不容易。早年婚姻成了他摆脱的负担,他没回头看妻儿一眼。蒋廷锡的死讯传来,他没多反应,继续前进。这或许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常见选择,个人追求压过家庭责任。 留学归来,徐悲鸿办展览,画作受欢迎。他教书育人,培养很多画家。廖静文婚后帮他整理资料,生活稳定。但他身体不好,1953年在北京去世,58岁。留下大批作品,推动中国画革新。

0 阅读:49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