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的第5轮经贸磋商开始了。现场公布的视频当中可以看出,中方团队的人员组成和前几次基本类似,当然也包括了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 之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给李成钢贴过“战狼”的标签,话说得挺冲,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次中方可能会换个谈判代表。 可结果是李成钢照样来参会了,要知道他可是有十多年谈判经验的老将,之前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他也全程参与过。 这事儿真不是赌气,反而更像一种无声的态度:想靠说几句狠话、搞点舆论压力,就想在谈判桌外占好处,根本没门儿。 再看这次谈判要聊的事儿,全是硬骨头。美方那边急得不行,最核心的诉求就是让中国放开稀土管制,还有重新多进口美国大豆。 这俩要求背后,其实是美国实实在在的难处——稀土是他们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材料,现在被卡住了脖子; 大豆就更不用说了,今年前八个月,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直接跌了88%,仓库里堆着1.22亿吨大豆卖不出去,农场主破产的比例都涨了27%,农业州那边早就叫苦连天了。 可有意思的是,美方只提自己的难处,对自己做的事儿却绝口不提。现在他们还在对中国商品加着高额关税,在半导体产业上把路堵得死死的,对这种打压别人产业的行为,反倒觉得理所当然。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态度,让谈判里的筹码都变了味儿——大豆不再只是简单的农产品,稀土也不只是普通的矿产,它们更像一盘大棋里的棋子,现在争的早就不是多买几船货、多卖几吨材料,而是以后国际上的规矩,到底该按谁的想法来定。 面对美方这种“边谈边打”的架势,李成钢的出席,其实也代表着中方的战略定力。中方的逻辑很清楚:谈判的人不换,该坚持的原则也不会变。 这有点像下围棋,既要守好自己的地盘,也不会把路堵死,会给对手留口气,看看对方到底打算怎么下这步棋。 这种不慌不忙的思路,恰好戳中了美方现在的焦急心态——把那些没意义的个人争议放一边,让会谈回归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本身,这才是大国之间该有的谈判样子。 而且这次谈判选在吉隆坡,也挺有讲究的。没选在欧洲,偏偏选了马来西亚,要知道吉隆坡不只是东盟的轮值主席国,还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很关键的一环。 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和中美两边的关系都还不错。就像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说的,亚洲不想选边站。 把谈判放在这儿,相当于把原本中美之间的“二人转”,搬到了一个更热闹的国际舞台上,周围还有不少“观众”看着,谁也没法太随心所欲。 更何况这段时间,正好赶上“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连日本都跑出来说要采购美国大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给美国撑场面。 这些事儿其实都在提醒谈判桌上的两边: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以前那样,靠两个国家就能说了算的。 中方不卑不亢,既不被对方的舆论裹挟,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这种态度其实也在告诉所有人,国际合作从来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妥协,而是基于平等和尊重的商量。

统计采价
美国人什么坏事都干出来了,要防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