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空军在失败的阴影下放弃霹雳-15,转而使用霹雳-16。 事情的由头是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印度那边捡到了好几枚看着还挺完整的霹雳-15E导弹残骸。这霹雳-15E是咱们出口给巴基斯坦的型号,跟中国空军自己用的霹雳-15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拿到残骸后,就开始搞逆向研究,印媒更是直接宣称他们破解了导弹的核心技术,还说要把从里面拆出来的雷达导引头、推进燃料这些技术,用到自家“阿斯特拉Mk-2”导弹的升级上。 顺着这个逻辑,印媒又开始脑补中国的反应:正因为印度把霹雳-15E的技术摸透了,中国空军才赶紧“认怂”,减少了霹雳-15的采购量,急匆匆换上霹雳-16,怕的就是原有导弹被印度破解后失去优势。 甚至有印媒直接用“失败的阴影”这种词来形容中国空军的选择,把自己放在了技术碾压的位置上。 但稍微懂点武器装备的人都知道,这说法实在太牵强了。首先,出口型武器和自用型本来就有本质区别,这是国际上的通行惯例。 霹雳-15E在核心元件、材料配方、抗干扰算法这些关键地方早就做了降级处理,说白了就是专门用来出口的“简化版”。 就算印度把这些残骸拆得再碎,也摸不到中国自用霹雳-15的真正核心技术,更谈不上什么“破解”。 再者,中国空军换用霹雳-16,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技术被破解”,而是正常的装备升级换代。 武器装备就跟电子产品一样,总有更新迭代的节奏,霹雳-15已经服役好些年了,推出性能更优的后续型号本来就在规划之中。 霹雳-16比霹雳-15更轻便,弹长和弹径都更小,刚好适配歼-20、歼-35这些隐身战机的内置弹舱,而且推进系统和数据链都更先进,动力射程也有提升,综合性能本来就更符合当前的作战需求。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的“阿斯特拉Mk-2”导弹还在开发中,要是真的已经破解了霹雳-15E的技术,这款导弹的研发进度恐怕也不会这么慢了。 这种一边宣称掌握核心技术,一边自家装备还没影的情况,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要知道,中国在雷达、导弹推进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比印度领先不少,印度想靠几枚出口型导弹残骸就实现技术突破,未免太不切实际了。 其实印媒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操作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舰载机等装备的发展上,就经常出现类似的自我安慰式报道。 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有其自身规律,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始终遵循着自己的科研路径和战略需求,绝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所谓“技术突破”就打乱节奏。 印媒的这番炒作,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幻想。中国空军换装霹雳-16是基于性能提升的主动选择,是装备发展的自然规律,跟印度所谓的“破解技术”没有半点关系。 这种动辄用“胜利”“失败”来脑补他国行为的做法,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不自信。 武器装备的发展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而不是靠媒体的嘴炮和脑补。中国空军的装备升级之路,从来都是按部就班、稳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