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快递直达美国!基辛格警告:中美开战没有赢家

官芊芊 2025-10-23 17:37:36

如果中美开战,美军会不会全面轰炸中国?这么说吧,只要美军轰炸机敢来到中国,东风快递马上就得到美国做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首先必须提到的一个名字是基辛格。这个人年过九旬,却依然对国际局势有着极强的洞察力。早在2021年的一个论坛上,他就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在核武器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必须通过外交和协作来管控,避免升级成全面战争。   2022年,他在《领导力》一书里再次强调这一点,到了2023年7月访华,他更是直言不讳:中美应该找到合作机制来化解风险,而不是靠对抗试探边界。换句话说,即便两国在很多领域竞争激烈,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而是一种可以避免的选择。   可是,如果真的爆发军事冲突,美国会不会选择全面轰炸中国呢?从军事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有限。美军在亚太部署了航母群、B-2隐形轰炸机、F-35战机等空中力量,看起来无比强大,但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体系同样不容小觑。   东风-26和东风-27导弹、055型驱逐舰、各种防空导弹网,这些都形成了对美军航母和轰炸机的严密威慑。   一旦美军试图靠近,中国的导弹系统能够在远距离对其形成打击威胁,让美军不敢轻易深入中国沿海或领空。这种“你敢靠近,我就能让你吃亏”的局面,让任何空袭都不是轻松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威慑力已经让任何冒然行动都充满风险。东风-41陆基洲际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这些武器不仅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甚至能够打到美国本土。核武器的存在,让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和毁灭性急剧上升。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选择全面轰炸中国,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核反击让美国本土直接面对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先发制人”的打击就变成了极度危险的赌博。   除了军事上的威慑,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是战争难以发生的另一大原因。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巨大,从科技到农业,从汽车到半导体,无一不体现出深度互依。   比如特斯拉汽车,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大豆,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国;稀土,中国掌握全球主要供应;台积电生产的芯片更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   这些都意味着,哪怕只是局部冲突,也可能让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造成数万亿甚至更多的经济损失。双方都明白,一场战争的代价远远超过它所能获得的任何战略利益。   再说到战争模拟,从历史经验和现代研究来看,中美常规与核冲突带来的伤亡和经济崩溃程度极其严重。无论是美军基地还是民用城市,一旦卷入全面战争,都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打击。   而中国的防空系统和导弹力量对美军在亚太的前沿基地构成直接威胁,这让美国即便想要动用空中力量,也必须承受极高的损失风险。   换句话说,美国难以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直接派轰炸机飞到中国境内,一通轰炸就结束战斗。军事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而且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否则就可能付出灾难性代价。   同时,这种高风险局面也让国际社会紧张。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不仅仅是双方,而是整个世界都会受到牵连。粮食、能源、科技、金融市场,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冲击。   全球供应链一旦崩溃,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震荡会比任何局部战争都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双方有矛盾,也很难轻易走到全面战争的地步。   换句话说,中美之间的对抗更像是高压钢丝,两边都在试探,但没有人敢轻易掉下去。军事部署、核威慑、经济互依,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所谓的“全面轰炸”几乎不可能发生。   美军可以在亚太展现力量,可以进行局部打击和威慑,但一旦触及中国核心区域,代价太大,风险太高。中国的反制能力就像一条看不见的警戒线,提醒美国:任何冒进都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基辛格反复强调外交的重要性。因为现实已经告诉双方,靠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代价太大,根本不值得冒险。   无论是核威慑还是经济依赖,都让战争不是选项,而是极端情况下的最后手段。更现实的选择,是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空间,通过谈判和协议来化解风险。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老陈醋

老陈醋

1
2025-10-23 21:06

狭路相逢勇者胜

猜你喜欢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