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发现,恒河最关键的一段——它的出海口和三角洲,属于邻国孟加拉。 先说说英国当年干的那些糟心事,这可不是凭空赖他们。早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运茶叶、黄麻这些货物,确实修过恒河运河,当时看着挺热闹,主河道加支流能有好几千公里,一度成了运输大动脉。 可等铁路一出现,他们立马翻脸不认人,把钱全砸去修铁路了,压根不管恒河航运的死活。 更缺德的是,他们故意在恒河上修了好多低矮的桥梁,桥底高度低得可怜,稍微大点的船根本过不去,直接把恒河的航运路给“拦腰斩断”了。 这哪是无心之失啊,分明是故意的——铁路好控制,能牢牢攥住印度的经济命脉,恒河要是成了黄金水道,反而不利于他们剥削。 就这么着,恒河航运刚有点起色,就被英国亲手掐灭了,这些低矮的桥梁直到现在还杵在那儿,成了没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印度想改造都得花天价,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再说说这出海口的事儿,简直是往印度心上捅刀子。1947年印巴分治,好好的恒河三角洲和出海口直接划给了孟加拉国,印度手里的恒河一下成了“断头河”。你想啊,航运最关键的就是出海口,货物得从河口运出去,才能跟国际接轨。 可现在呢,恒河下游的关键河段在孟加拉境内,印度就算花大价钱疏浚自己这边的河道,清完淤泥,大船要出海还得经过孟加拉的地盘。 孟加拉本身也不富裕,没精力也没资金去维护河口航道,而且印孟两国关系本来就微妙,就算印度想合作,也没那么容易。 更要命的是,恒河三角洲离国际主航道足足有2000公里,跟咱们的上海港、天津港没法比,就算河口通畅了,货运成本也高得吓人,根本没竞争力。 印度前些年也试过砸钱搞“国家水道1号工程”,引入中国的疏浚技术清淤,可清来清去,最关键的出海口问题解决不了,货物还是运不出去,那些钱全打了水漂。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恒河自然条件太差?确实,恒河旱季水量少得可怜,5月份的流量连长江的零头都不到,好多地方水深不足3米,小船都容易搁浅;雨季水量又太大,洪水汹涌,船根本没法安全停靠。 而且它年输沙量全球第一,一年能冲下来14.51亿吨泥沙,是长江的3倍,河床每年都在抬高,浅滩沙洲到处都是,河道宽是宽,可水太浅,大船根本不敢走。 但这些自然问题不是不能克服啊,你看咱们长江,也有旱季汛期,以前输沙量也大,可修了三峡等水库,能调水调沙,再加上常年疏浚维护,不照样成了黄金水道。 恒河为啥不行?还不是英国当年把底子毁了,后来又没条件补救。 印度自己也不争气,但根子还是英国留下的烂摊子,英国殖民的时候,压根没给印度留下系统性的航运设施,现在能用的船闸好多还是19世纪的老古董,早就老化了,现代化码头更是没几个,电子导航覆盖率连40%都不到,船在河里走全靠船长经验。 而且印度是联邦制国家,恒河流经11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跨邦运输要办十几项审批,效率低得要命。 2023年印度内河运输的预算只占交通总预算的0.8%,这点钱连日常疏浚都不够,更别说建水库、改造桥梁了。咱们长江每年光航道维护投入就超百亿人民币,印度这点钱简直是杯水车薪。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恒河的“神圣”身份,在印度教里,恒河是女神,沿岸每天都有几百场宗教仪式,水葬的浮尸也不少,河水污染得厉害,工业废水把船都能腐蚀坏,维护成本又高了一截。想建个码头、修个堤坝,立马就有宗教团体出来反对,说亵渎了圣河。 英国当年修运河的时候就遭遇过这事儿,得给大坝留缺口、重修沐浴塔才作罢,现在这问题更难解决。 这种宗教文化的制约,再加上英国留下的基建烂摊子、出海口被人攥着的地理劣势,简直是三重枷锁,把恒河航运死死困住了。 说来说去,恒河航运不行,英国的坑是源头,出海口的问题是致命一击。 印度这些年也不是没努力过,清淤、建码头、引技术,可这些都是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些殖民时期的矮桥、被分割的出海口、常年不足的投入,哪一个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说白了,恒河的航运困局,就是英国殖民掠夺留下的后遗症,再加上地理分割的无奈,印度就算再不甘心,短期内也没啥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条本该养活亿万人的母亲河,在航运上始终抬不起头来。
黑龙江励志女丹丹去了印度两次,就决定嫁给他的印度男友荣生,两人的相识于大学校
【248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