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那跟没有核武器没区别。 氢弹这玩意儿跟原子弹不一样,原子弹用的是重核裂变,核材料有临界质量限制,威力大不到哪儿去;氢弹是轻核聚变,就像把无数个小能量球堆在一起,理论上想加多少燃料就能有多大威力。 当年苏联搞的“沙皇炸弹”就是例子,5000万吨TNT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3000多倍,火球能烧4600米,蘑菇云窜到64公里高,连芬兰挪威的窗户都震碎了。 但你知道不?这颗炸弹重27吨,得把图-95轰炸机拆了改装才能装上去,投弹时还得挂个巨型降落伞,让飞机有时间飞离危险区。 说白了,这就是个摆样子的家伙,根本没法实战部署,除了吓唬人啥用没有。 可别以为这只是个例,所有核武器的使用都绕不开投送这个坎儿,你想啊,就算造个1亿吨当量的氢弹,要是运不过去,难道还能搁自家院子里炸?那不成自残了吗? 核武器的威慑力从来不是看当量数字多吓人,关键是能不能精准送到对方头顶,还得突破层层拦截,现在大国比拼的根本不是谁的氢弹更“胖”,而是谁的“投送工具”更靠谱、更难防。 这投送能力可不是简单找个飞机或导弹就行,得满足三个硬条件:够远、够隐蔽、够难拦。 先说“够远”,比如洲际导弹得能打8000公里以上,才能跨洲打击,印度天天吹的“烈火-5”导弹,号称射程5500公里,可实际呢?连美国西海岸都够不着,更别说突破人家的防御网了。 再看中美俄的洲际导弹,随便拿一款都能打1万公里以上,这才叫真正的“够得着”。 然后是“够隐蔽”,这就是为啥大国都玩命搞核潜艇,陆地上的导弹井容易被卫星盯上,飞机起飞也容易被雷达发现,可核潜艇能藏在几千米深的海里,悄无声息地游到对方家门口附近。 只要核潜艇还在,就算本土挨了首轮打击,也能立马发射导弹反击,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要是没有这本事,导弹全摆在明面上,人家一波攻击就给你端了,有再多氢弹也没用。 最难的还是“够难拦”,现在反导技术越来越厉害,中国去年在西北搞的反导测试,一次性拦截了16枚模拟导弹,那套“超级鹰眼”雷达能在10公里内分清真假弹头,连分导式多弹头都骗不了它。 这时候就轮到突防技术显本事了,比如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能超10马赫,还能像打水漂一样变轨飞行,现有反导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90秒就能打到关岛,这才叫“送得稳”。 反观那些只搞氢弹却不抓投送的国家,纯粹是走歪了路,当年苏联要是真量产沙皇炸弹,不仅得花掉海量钱,还得专门造运输机,可就算造出来,面对美军的防空网也是活靶子。 现在有些小国也想搞核武器,可连个靠谱的导弹都造不出来,最多用卡车拉着核弹到处跑,真打起来连边境都出不去,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 其实冷战时美苏就看透了这个道理,他们后期根本不拼氢弹当量,转而搞小型化、多弹头和投送技术。 美国“和平卫士”导弹的子弹头才200公斤,威力却有50万吨当量,一枚导弹能分送10个弹头打不同目标,比造一颗超级氢弹实用多了。 俄罗斯更直接,把反导系统和核反击连在一起,只要侦测到导弹来袭,不用人工决策就能自动反击,这背后全靠可靠的投送系统撑着。 说到底,氢弹威力上不封顶只是理论上的热闹,实战中真正管用的是“能投送、能突防、能反击”的完整体系。就像你手里攥着一块千斤重的石头,要是扔不远、扔不准,还没出手就被人家抢了,那还不如一根能精准扎人的针管用。 现在大国之间的核博弈,早就是“矛”(投送突防)和“盾”(反导防御)的较量,光有威力巨大的“矛”没用,还得有能戳破对方“盾”的本事。 所以说,那些觉得“有氢弹就有底气”的想法太天真了,核武器这东西,从来不是比谁的炸弹更响,而是比谁能把炸弹准确送到对方家门口还不被拦住。 没有过硬的投送能力,再大威力的氢弹也只是仓库里的废铁,根本吓不住真正的对手,这道理就跟打架一样,你力气再大,要是打不着人,不还是白给吗?
吓死人啦!大杀器换代还是更新?刚下水洞洞五14号舰,大鹏里面就有动静了,应该是等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