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同台湾省的侯汉廷说的一句话: 他说:当中国还很穷很破烂的时候,有人不愿意当中国人,那个叫人性,好像早年的时候,很多人就移民了。但是有人尽管中国很穷很烂,还愿意当中国人的叫勇气,也有人不论中国这个国家是好是坏,是穷是富都愿意当中国人的那叫做骨气。正是因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勇气,才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侯汉廷这话算是说到了根子上,把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点精气神戳透了。早年中国确实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不少人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揣着家底就往外跑,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能理解,毕竟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但总有那么些 “认死理” 的人,偏要在烂泥地里刨希望,这股子犟劲就是勇气;更有甚者,不管国家是穷是富、是顺是逆,都铁了心跟着走,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骨气,中国能从泥潭里爬起来站上世界巅峰,靠的就是这群人的撑持。 上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连拖拉机都得靠进口,更别说航天这种高精尖领域了。钱学森在美国早就是顶尖科学家,洋房豪车应有尽有,美国人把他当宝贝,说他一个人能顶五个师,恨不得把实验室搬他家门口。 可他心里就憋着股劲,非要回国,哪怕被美国人软禁了五年,没收了所有资料,也没磨掉这份心思,最后还是靠着一封写给毛主席的信才踏上故土。 回来的时候啥都没有,他就带着一群人在茫茫戈壁里搭帐篷、啃干粮,折腾了五年归国路,又熬了十年两弹成,不仅搞出了原子弹、氢弹,还打下了中国海防导弹的基础,连现在阅兵式上那些能一小时全球到达的导弹,都用着他当年提出的 “钱学森弹道” 理论。 后来长征八号火箭能实现每月一发的高频次发射,靠的也是他留下的系统工程思想,把串行测试改成滚动模式,硬是在技术和成本之间找到了平衡。这就是典型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国家最穷的时候选择回来挑重担,不是勇气是什么? 比钱学森稍晚些,南仁东的故事更透着股 “一根筋” 的骨气。1993 年在日本开国际会议,看到别的国家都有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连个像样的设备都没有,他当场就说了句 “我挺想试一试”。这话一出口,就是 22 年的坚守。 那会儿中国刚解决温饱没多久,搞这种烧钱的大工程简直是天方夜谭,核心技术还被国外死死封锁。他带着三百多张卫星图,在贵州山里钻了 12 年,踩遍一千多个山沟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终于在平塘县找到了那个完美的 “大窝凼”。 建设的时候他常年扎在工地,从支撑框架到反射面板,每个细节都亲自盯,硬生生领着一群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016 年 FAST 建成,30 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成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天文学一下跳进了世界第一梯队。 可南仁东自己却熬垮了身体,第二年就走了。他搞这个项目的时候,中国已经慢慢富起来了,但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依旧要付出毕生心血,这种不论国家发展到哪一步都愿意为国攻坚的劲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骨气。 不光是科学家,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勇气和骨气更让人动容。上世纪 60 年代的林县,十年九旱,老百姓连口水都喝不上,国家穷得叮当响,修水利只能给 868.98 万元补助,连总投资的零头都不够。可林县人没想着逃,反而凑起人力自己干,一锤一钎地在太行山上凿渠。 最终挖出 172.1 公里的红旗渠,建了 722 个建筑物,硬生生把 “死亡之山” 变成了 “生命之渠”。这些人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守着这片土地,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这就是最朴素的勇气。 到了近些年,毕节乌蒙山区的变化更透着这种传承。以前这里穷得掉渣,年轻人都想往外跑,可总有人愿意留下来闯一闯。 赫章县的杨恒永守着核桃林,从种核桃到当经纪人,一年挣十多万,还带动 32 万村民增收,现在全县 52 万亩核桃林,年均产值能到 14 亿元。 织金县的卢启燕没想着外出打工,就在家门口的农产品加工厂削皮,夫妻俩一个月能挣近万元,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些人没赶上好时候,却愿意陪着家乡一起变好,等家乡富起来了也依旧守着这片土地,这不就是不论贫富都坚守的骨气吗? 从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国搞两弹,到南仁东耗毕生心血建天眼;从林县人凿山开渠求生存,到毕节人种核桃奔小康,这些故事里藏着的都是侯汉廷说的勇气和骨气。 早年国家穷的时候,有人愿意留下来挑重担;后来国家富了,有人愿意沉下心啃硬骨头;不管顺境逆境,总有人守着 “中国人” 这个身份不放。 正是这股子精气神,让中国从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国,变成了航天领域能探月探火、农业领域能养活十四亿人、扶贫能让千万人脱贫的大国。现在中国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靠的就是这些不论穷富都坚守的中国人,靠的就是这代代相传的勇气和骨气。
台湾省知名媒人蔡正元博士在一档论政节目中说到:如果大陆统一了台湾,将面临三个最棘
【1576评论】【5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