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上交就上交?”天津一男子花了10年,捡了600多块蛟河橄榄石,专家知道后惊喜不已,随后建议他上交做研究,但男子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专家哑口无言…… 一块不起眼的绿色石头,改变了一个天津男子的后半生。十年时间,600多块蛟河橄榄石,当专家笑容满面地提出上交建议时,这个男子的一句反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场关于私人收藏与科研价值的争论,又该如何收场? 2002年,天津男子李广深的人生跌到了谷底。一场车祸差点要了他的命,更糟糕的是,合伙人趁他住院期间卷走了公司账上所有的钱。出院后的李广深面对的是一个空壳公司,整个人都陷入了精神恍惚的状态,成天窝在家里,生活失去了所有希望。 妻子看着丈夫的状态很是担忧,建议出去旅游散散心。就是这次旅行,李广深在山间休息时偶然捡到了一块绿色的石头。这块石头浑身通绿,在阳光下还会发出耀眼的光芒。李广深当时激动得以为是翡翠,但妻子却笑了,要是真翡翠早被人捡光了。带着疑惑,李广深把石头带回了天津。 说来也奇怪,自从有了这块石头,李广深的运气好像变好了。跌了半年的投资开始有了涨幅,做生意也有了收益,家庭氛围也缓和了不少。李广深把这块石头当成了转运石,日日琢磨着它到底是什么来路。 经过四处打听和查阅资料,李广深得知这是蛟河橄榄石,是一种形成于地壳深处的罕见矿物,需要极其苛刻的地质条件才能生成。这种发现彻底激发了他的兴趣。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既然能捡到一块,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 从那以后,李广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寻石之路。他辞掉了工作,背着简单的工具四处寻找。起初家人还能理解,毕竟他需要新的精神寄托走出阴影。可时间一长,周围人的态度就变了。邻居嘲讽他着了魔,好好的家不待,整天跑去找石头。妻子更是因为他长期不在家而频繁吵架。 但李广深完全不在意这些声音。他早出晚归,穿梭在山林河谷之间,每找到一块橄榄石都会激动不已。渐渐地,他成了圈内小有名气的石头怪人,对橄榄石的品质、成色、透光度张口就来,说起这些比很多专家还专业。 十年间,李广深收集的橄榄石越来越多,各种颜色加起来有600多块。他专门腾出家里一间屋子来收藏这些宝贝,一筐筐摆放整齐。有一次儿子出于好奇溜进收藏室,不小心把一块石头摔碎了,李广深心疼得好几天没说话。 妻子看着房间里堆满的石头,提出找专家鉴定一下真假,毕竟不能后半生都白忙活。李广深四处托人,找到了一位地质学家。这位专家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很久,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兴奋。他确认这些都是罕见的蛟河橄榄石,有着极大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 专家看着眼前600多块各色各样的橄榄石,笑得合不拢嘴。他当即提出建议,希望李广深能将这些橄榄石上交给研究所供科研使用。在专家看来,这些珍贵的矿物样本对研究地质变化、矿物形成都有重要意义,放在私人手里实在太可惜了。 没想到李广深听完这话直接炸了。他几乎是吼出来的那句反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凭什么要我交上去?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工资交上去?”专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是一个劲强调石头的研究价值,却完全没考虑李广深这十年的付出。 李广深接着说,这些石头是他用十年时间,走遍大大小小的山路才一块块收集到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有他的汗水和回忆,是他走出人生低谷的精神寄托。要研究,专家们可以自己去找,别打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成果主意。 专家试图解释说这些是稀缺的国家资源,但李广深根本不买账。他说自己是在野外捡到的,又不是偷也不是抢,凭什么说上交就上交?况且这些年他为了找石头放弃了工作,家庭也差点散了,付出的代价难道不值一提吗? 面对李广深的拒绝,专家们也没了办法,只能扫兴而归。李广深把这600多块橄榄石继续留在家中收藏,对他来说,这些石头的意义远超过金钱价值,是他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十年心血换来的收藏,该不该无偿上交?专家的出发点是科研,收藏者的坚持是情感,这场没有结果的争论背后,折射的是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你觉得李广深的做法对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你说上交就上交?”天津一男子花了10年,捡了600多块蛟河橄榄石,专家知道后惊
熹然说历史
2025-10-19 23:49:23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