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在2个小时内打出200多发炮弹,导致炮管滚烫,随时会爆炸,他心生一计,直接对着炮管撒尿降温! 当时,上甘岭战役打得正酣,已到白热化阶段。 10 月 14 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敌人的炮弹密集砸在志愿军 537.7 高地前沿。 阵地后侧的隐蔽工事里,17 岁的唐章洪盯着炮的瞄准镜。他右手不停往炮膛里填炮弹,每炮的后坐力都让他瘦小的身子晃个不停,身上最小号的军装也跟着晃。 唐章洪喊:“快点!步兵兄弟快顶不住了!” 声音瞬间被炮弹爆炸声盖过。他的双手被炮身烫得通红,却没停手。 从凌晨到现在才两小时,唐章洪操作的 82 毫米迫击炮(编号 “135-002”),已经打了 200 多发炮弹。 这门炮最快每分钟能打 20 发,此刻已快到极限。炮管从深灰色变成赤红色,还冒着细烟,眼看就要炸。 副炮手急得冒汗,碰了下炮管又赶紧缩回手,声音发颤:“章洪!再打就炸了!得找水降温!” 唐章洪扫了一圈,工事里的蓄水罐早空了。外面是敌人的炮火封锁,探一下身子就可能挨流弹。 前沿的枪声越来越密,步兵连的求援信号不断传来。多停一秒,就可能多牺牲几名战友。 危急时刻,唐章洪突然有了尿意。他盯着炮衣,没犹豫就对着炮衣撒尿,粗布炮衣很快被浸湿。 接着,他扯下炮衣裹在炮管上,“嗤啦” 一声,白汽冒了出来,空气中飘着刺鼻味。唐章洪抹了把汗喊:“成了!接着装弹!” 唐章洪的沉着不是偶然。他 1935 年出生在四川中江,1951 年征兵时,有初中文化的他被迫击炮连指导员高晋文看中,从后勤调到 82 迫击炮连。 有人说他年纪小,扛不动炮架。唐章洪不辩解,天天跟着老兵练。别人休息时,他背诸元表;别人练一次,他练三次。 迫击炮的弹道计算、密位换算,老兵都头疼,唐章洪却有天赋。炮兵射击诸元表,他一周就背熟,还能快速调整参数。 他把阵地目标的数据写在木牌上,插在炮位旁,方便战友记。入伍半年,他就成了连里的 “特等全能射手”。 1952 年初,志愿军开展 “冷枪冷炮” 运动,提出 “三百方针”。唐章洪主动参加,摸索出游击战法:夜里靠近敌人阵地,打几炮就换地方,还用假工事迷惑敌人。 唐章洪后来回忆:“离敌人最近时,就几百米远,能听清他们说话。但我们算得准、跑得快。” 最终,他用 65 天、73 发炮弹歼敌 101 人,成了全军首个完成 “三百方针” 的炮手,还创下 15 天用 93 发炮弹歼敌 101 人的纪录,两次立一等功。 10 月 14 日这天,他迎来最严酷的考验。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用 300 多门火炮、40 多架飞机轰炸阵地,接着发起密集冲锋。唐章洪所在的炮连负责压制敌人、支援步兵,迫击炮对付遮蔽物后的敌人最管用。 接到命令,唐章洪按预设参数拦阻射击。步兵一连连长喊:“打得好!挡住敌人冲锋了!” 他更有劲,没注意炮管在升温。 用尿给炮降温后,他接着打炮,却暴露了炮位。敌人的报复炮击来了,一枚炸弹炸在工事旁,泥土和石块埋了他和火炮。 战友们刨了 20 分钟,挖出满脸是血的唐章洪。他半边耳朵被弹片削掉,已经昏迷。大家以为他牺牲了,他却突然睁开眼,挣扎着爬向火炮 —— 炮架炸碎了,炮身还好。 “不能停!步兵还等着!” 唐章洪推开战友,用身体当炮架,右手抱炮筒,左臂夹炮身。炮弹很快沾满他的血,每打一炮,都在他身上烫出新伤。 此后,他靠身体支撑,又打了 50 多发炮弹,挡住了敌人的冲锋。 整个上甘岭战役,唐章洪操作的炮共打了 800 多发炮弹,歼敌 420 多人。 这门炮后来进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了国家一级文物 “英雄炮”。唐章洪被授予特等功,获得 “给炮弹安上眼睛的神炮手” 称号。 1953 年 7 月 1 日,前线炮火还没停,唐章洪光荣入党,实现了 “为党尽忠、为国效力” 的誓言。 回国后,唐章洪被送进军校,毕业后去了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工作。他把勋章、奖状都捐给博物馆,从不提自己的战功。
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在2个小时内打出200多发炮弹,导致炮管滚烫,随
靖江的过去
2025-10-15 22:46:43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