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2岁的老兵邱大明娶第三任妻子,新婚夜问出妻子真名,当场惊呼:“我以前娶过你!” 那年深秋,重庆江北城三洞桥廉租房里,82 岁的邱大明和刚领证的刘泽华并肩坐着。这是他们的新婚夜,两人闲聊时,藏了 60 年的秘密意外揭开。 “老婆子,你老家是哪儿的?” 邱大明开口问,声音沙哑却透着认真。刘泽华垂着眼:“四川宣汉塔河坝炉子村,好多年没回去了。” 邱大明猛地坐直身子:“炉子村?我当年在那儿待过,村里人大多姓李,你怎么姓刘?” 刘泽华绞着衣角:“我以前姓李,后来改了名字。” “叫啥?” 邱大明声音发颤。 “李德芳。” 三个字刚出口,邱大明眼眶红了,抓着她的手哽咽道:“你娘是不是姓余?” 刘泽华瞪大眼:“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是邱大明啊!” 老人哭出声,“你是我的原配妻子!” 这声惊呼背后,是被战火撕断的岁月。1936 年,21 岁的邱大明是重庆荣昌的青年,练过拳脚、读过书,加入川军后升为少尉排长,被派驻四川宣汉县。 部队司务长余凯知道炉子村的李余氏有个女儿李德芳待嫁,便把她介绍给邱大明。相亲时,邱大明见李德芳扎着麻花辫,眉眼清秀,心里早有好感 —— 此前在县城见过她一面。 两人很快成了婚。李德芳把家打理得整齐,邱大明训练完回家,总有热饭吃。可这样的日子只过了四个月,就被战争打断。 1937 年 8 月,淞沪会战打响,川军驰援前线,邱大明所在部队也接到了命令。傍晚,他刚到家,传令兵就喊:“紧急集合!” 李德芳端着饭菜出来:“才回来就要走?” 邱大明抓着军装往外跑:“去打鬼子,等我回来!” 李德芳站在门口,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才蹲在地上哭。 那时的川军,按史料记载,“一顶斗笠,一双草鞋,一杆汉阳造” 就上了战场。350 万将士出川,64 万死在他乡。邱大明跟着部队转战多地,在陈家行与日军血战七天七夜,数次险些丧命。 战场间隙,邱大明写了很多家书寄给李德芳,却全因战火丢失了。 1942 年,邱大明被弹片击中肩背,伤势严重,只能退役。伤好后,他考上水上公安,被分到泸县当警长。生活安定后,他立刻托人找李德芳。 可那两个中间人是小偷,拿了他的津贴去喝酒,还骗他:“李德芳一家被日军炸没了。” 邱大明大病一场,后来娶了蒲女士,生了一儿一女。 他不知道,李德芳一直在炉子村等他。有人劝她改嫁,她总说:“我男人会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父母去世,李德芳揣着积蓄去了重庆。 在重庆,她一边打工,一边找丈夫。1956 年,为躲避灾祸,也为了生存,她改名叫刘泽华,嫁给了一位涪陵来的厨师,靠卖稀饭过了 30 多年。 命运的磨难没停过。1950 年,邱大明因历史问题入狱,1954 年被押往新疆服刑,一去就是 21 年。1979 年平反回家,他发现第二任妻子已改嫁,女儿去世,儿子和他很生疏。 邱大明搬到三洞桥的破房子里,靠低保和打零工过活。没人知道,刘泽华就住在离他不到 3 公里的地方,两人或许擦肩而过,却认不出彼此。 1997 年,刘泽华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她和养子闹矛盾后开始漂泊。同乡李腊芝见她可怜,把她接回家,还说要给她介绍老伴:“有个老头,跟你年纪差不多,靠低保过活。” 刘泽华说:“有地方落脚、能说说话就行。”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邱大明家。刘泽华看见屋里只有床、桌子和咸菜缸,却收拾得很干净。邱大明戴着旧草帽,直爽地说:“我养不起你。” 刘泽华没在意,可之后一个月没动静,她以为对方没看上自己。直到某天中午,她从茶馆出来,看见邱大明坐在石阶上,对方说:“去我家吃碗面吧。” 那碗阳春面,成了两人缘分重启的钥匙。 相处中,邱大明被刘泽华的温和打动,刘泽华也喜欢邱大明的利落,两人很快决定结婚。他们分了些糖果给邻居,领了结婚证,邱大明包揽了家务,看电视时总牵着她的手。 新婚夜的对话,让所有等待有了答案。刘泽华哽咽着说:“你变太多了,走的时候才 22 岁,现在成老头了。” 邱大明握着她的手哭:“我以为你不在了,天天想你,做梦都梦到你在等我。” 没人想到,这对八旬老人是失散 61 年的原配夫妻。 重逢后,两人格外珍惜彼此。2005 年,李德芳摔得瘫痪在床,邱大明自己身体也不好,却每天给她喂饭、擦身、翻背,照顾得很仔细。 邻居们都说,从没见过这么恩爱的老两口。就连晒太阳,邱大明都推着轮椅,紧紧握着她的手。 2009 年 10 月 28 日,李德芳在邱大明怀里去世,临走时还拉着他的手。22 天后,84 岁的邱大明也走了。 这对相守 4 个月、分离 61 年、相伴 12 年的夫妻,终究没再分开。 六十年兜兜转转,从青涩恋人到白发夫妻,他们用一生守住了感情。这让我们看见,再残酷的岁月,也打不败真爱。
1997年,82岁的老兵邱大明娶第三任妻子,新婚夜问出妻子真名,当场惊呼:“我以
靖江的过去
2025-10-16 14:46:29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