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突然有34艘英国军舰闯入南海,肆无忌惮的朝着中国军舰冲撞而来,舰长见状下令:撞就撞,谁怕谁!” 香港回归这事儿,得从头说起。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香港岛,后来又抢了九龙和新界,总共管了150多年。到了1980年代,中英开始谈判回归问题。1984年签了联合声明,定下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行使主权。这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是无数外交拉锯。中国坚持主权原则,英国想留点后门,但最终得让步。回归前,香港社会有点乱,经济也波动,但大多数人盼着稳定过渡。英国撤军,驻港部队解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这过程表面平静,实际水下暗流涌动。南海这边,本来就是敏感地带,英国军舰的举动更添火药味。 英国在1997年派军舰来南海,不是头一次秀肌肉。历史上,他们靠海军称霸全球,殖民时代靠舰队撑腰。现在香港要还回来,他们心里不平衡,就想在最后关头刷存在感。官方说这是友好访问,但谁都知道这是试探中国底线。34艘军舰,包括护卫舰、驱逐舰和补给船,这阵仗不小。它们从印度洋过来,直奔南海,靠近中国领海线晃悠。英国当时海军实力还行,但比起鼎盛期差远了。这次行动,可能是想给国际舆论看,显示自己没完全退出亚洲舞台。结果呢,碰上中国海军的硬骨头。 中国海军在那时候,装备不算先进,但守土决心铁板一块。南海舰队负责这片海域,早就有巡逻任务。接到英国舰队逼近的消息,三亚基地的护卫舰大队紧急出动。先是常德舰上阵,后来宜宾舰接棒,近距离监视英国舰队的动静。任务简单明了:护住领海,不让对方越界。中国军舰吨位小,但机动性好,紧紧咬住不放。英国想玩花样,分开行动分散注意力,中国海军看穿了,直接盯住主力。双方在海上追逐,速度比拼,意志也较量,谁都不退。 6月25日,对峙正式拉开。英国舰队仗着船多,在南海横行,多次靠近中国领海。次日风浪大,英国试着分散,中国海军集中力量跟上。27日高潮来临,一艘英国护卫舰掉头冲向宜宾舰,距离拉近到100米、50米、20米。中国舰长下令保持航向。英国那边最后转向,避免撞击。这场对峙持续72小时,中国海军冷静应对,把英国盯得没法子。英国各种招数使尽,最终撤走。这事儿显示,中国海军虽装备落后,但靠纪律和决心赢了。 刘喜中这个人,得单独说说。他1930年出生在辽宁岫岩,1947年参军,1950年入党。早年从中南军区海军教导团助教干起,1956年海军炮兵学校毕业。1960年代任海军艇长,1970年代升到基地参谋长。1985年到1990年,当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正好赶上南海敏感期。他参与过多次南海任务,强调实战训练,提高部队响应能力。1990年后升更高职,负责海军事务。2015年逝世,享年85岁。他的生涯见证了中国海军从弱到强的过程,在南海维护主权上贡献不小。 回归前南海对峙,跟香港移交紧密相关。英国想制造紧张,给回归添堵,但中国态度坚定。联合声明规定,英国撤出所有军事力量,中国派驻军队。6月30日,最后英国总督彭定康离开,7月1日零时,中国国旗升起。移交仪式在会展中心举行,雨中进行,象征洗刷百年耻辱。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实行一国两制,高自治。经济继续繁荣,股市回升。这次对峙没影响大局,证明中国有能力护主权。 南海这地方,历来争议多。英国军舰来搅局,实际是借香港回归之机,插手南海事务。国际上,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关注南海航道,因为贸易线重要。中国主张九段线,基于历史权利,但周边国家有异议。1997年这事儿,没升级成大战,但提醒大家,主权问题不容碰。英国撤后,海军力量转到其他地方,中国海军则加强南海建设。舰队规模扩大,巡逻常态化。 中国海军发展史,得提一提。从1949年成立,起步艰难。1950年代建东海、南海、北海舰队。1970年代开始现代化,引进技术。1990年代,装备更新,护卫舰如宜宾舰服役。那时候,海军吨位小,但官兵训练苦。南海舰队基地在湛江、榆林,负责南沙、西沙警戒。刘喜中在任时,推动舰队实战化,组织演习。回归前对峙,就是这种准备的体现。英国舰队虽多,但没敢真动手。 对峙细节,得说清。6月25日,中国海军出动监视。英国舰队靠近领海,中国舰艇平行航行。26日,英国分散,中国跟主力。27日,英国护卫舰冲撞,中国不让路,英国转向。整个过程,中国海军轮班值守,保持警戒。英国无线电警告,中国回应坚决。72小时后,英国后撤。中国海军返回基地。这事儿没造成伤亡,但气势上中国占上风。 香港回归后,社会稳定。基本法保障,港人治港。经济上,亚洲金融危机来了,但香港挺住。英国那边,失去香港后,影响力减弱。海军继续全球部署,但亚洲少见。南海平静下来,但潜在问题在。中国加强外交,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周边国家谈判,但摩擦偶有。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突然有34艘英国军舰闯入南海,肆无忌惮的朝着中国军舰冲撞
陈砚之
2025-10-06 12:47:49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