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这一前一后,直接戳到了全球医药市场的神经,美国本想通过高关税逼制药企业回国内建厂,守住所谓的技术壁垒,可中国的零关税政策不仅瞬间打乱了美国药企的成本盘算,还给了印度一个从未有过的巨大机会。 从表面看,这只是中国放开印度药品的准入,但往深处看,这是一次安静却锋利的战略出击。 美国选择修墙,中国选择开窗,本质上是在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全球产业格局。 特朗普用的是关税大棒,试图守住优势;中国用的是开放之门,把印度拉进来,顺势稀释美国的产业垄断。 受益最直接的是印度,长期以来,印度药企靠仿制药闻名世界,但一直受制于发达国家的市场壁垒。 如今,美国市场因关税变得昂贵,中国市场却突然全力敞开,给了印度一个战略入口。 讽刺的是,就在几个月前,中国和印度还在农产品和化工品领域频频摩擦,但在医药这块,中国却果断松绑。 印度惊讶之余,自然知道这是一次必须牢牢抓住的窗口期,印度媒体甚至形容这是“历史性通道”,虽然夸张,却恰好道出了其兴奋。 而对美国药企来说,一旦关税生效,中国市场上的美国药品价格必然上涨,而同类的印度仿制药则可以零关税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会倾向于价格更低、疗效相近的印度药。 美国药企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失去中国市场,甚至连定价话语权都一并丢掉。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制药企业已经向商务部提出拖延请求,但特朗普仍坚持强硬立场,要求企业回到国内建厂,然而现实是,工厂没建起来,市场可能已经被别人抢走。 欧洲企业担心成为下一个受波及的对象,日本和韩国则在观望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医药市场的开放。 美国原本想把药品产业当成最后的技术优势牢牢护住,但现在却被中国反向操作,引起盟友的不安,削弱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过去十多年,美国凭借专利和创新维持技术霸权,市场也习惯于追捧美国品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消费者更在乎药品的可及性和价格,而不是标签上的产地。 尤其是癌症药物和常用药领域,实用主义正在逐渐取代技术崇拜,对于印度来说,它手里握着低成本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而美国剩下的,只是高售价和关税壁垒,这种对比本身,就在推动格局变化。 美国想封锁,中国却用开放应对,长远来看,谁的路能走得更远,其实已经隐隐有了答案。
就在刚刚印度正式宣布了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
【20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