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到前线是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她的回答很直白:“最缺的是人,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她的话听上去冷冰冰,但却点中了如今战场的要害。 其实这几年里,乌克兰损失的人数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俄罗斯方面放出的数据称,战争三年多来,乌军阵亡和失踪的总数高达一百七十多万,这还不算伤病、逃兵和被俘的。 把这和欧洲各国军队总和放在一起看就更吓人,整个欧洲二三十个国家的现役军人加起来,也就不到两百万。 乌克兰在这几年里折掉的兵力,几乎相当于把欧洲所有国家的军队“用光”了一遍。 刚开打的头一年,战死和失踪可能还在十几万的规模,但如今情况变得越来越惨烈,最近不到九个月,乌军又折损了六十多万人。 乌克兰的基础本来就薄,开战前,现役才二十五万人左右,算不上庞大的军队,后面虽说喊着扩军到百万,但里面真正能上手的老兵少得可怜。 更多士兵只是匆匆训练一阵,就直接被送去前线,很多人刚学会怎么在战壕里活下来,还没等真正成长,就已经倒下。 前线部队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比如在哈尔科夫方向,有支部队原本三千人,四个月硬仗打下来,最后能站起来的只剩四百。 哪怕不断补充新兵,也始终凑不齐数,到最后连炊事员、修车的都被拉上去填缺口,但战斗力早已耗得七零八落。 兵源告急,征兵范围只能一再扩张,起初只是二十四到四十岁的男性,后来直接推到十八岁到六十岁,最后连六十多岁的老人也难逃一纸“入伍通知”。 很多人原以为自己能在后方干点后勤,却被直接推上最前线,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缺人缺到极点。 不止老人,女性上战场也越来越普遍,过去她们多半做医疗、通信这些工作,如今不少年轻女孩经过短暂训练,就背上枪站进战壕,和男人一起守阵地。 赫尔松方向甚至出现二十岁出头的女兵直接扛主战斗任务,已经不是单纯的支援角色。 问题是,即便出了这些办法,还是远远补不上损耗,前线每个月至少要填补两三万人,可国内能动员的青壮年几乎见底。 许多家庭宁愿花钱托关系,把孩子送去国外躲兵役,留下的年轻人不少也在绞尽脑汁避开征兵。 街头抓人因此成了常态,在市场、车站,没法证明自己被免役,就有可能被当场拉走。 兵力紧张到这个程度,也直接拖累了新式武器的运用,外界常热议的无人机援助,乌克兰手里其实有不少,可真正会用的人太少,大量设备只能落灰。 有时无人机升空了,地面没人配合,也等于白搭,说到底,武器再先进,也得有人去用,如今缺的恰恰就是人。 所以才有了那名女兵说的:“设备不设备的不是最大难处,关键是人快没了。” 毕竟一个国家要是在短短几年里失去了超过百万的年轻人,这不仅是战场上的损失,更是在慢慢抽掉社会的根基。 老人女人都被推上火线,青壮一批批消失。未来的劳动力、家庭和社会结构,都在被冲击。 战争继续打下去,乌克兰要面对的问题,已经不仅是能不能抵挡,而是还能不能撑得下去。 【参考资料:新华网. 俄媒,兵源不足令乌军转向全面防御】
现在的俄乌战场,俄人还沉迷在每天占几平地盘,还在天天念叨着我兵人多,乌克兰要死完
【10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