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闹翻了!印媒称中方对印实施全面“卡脖子”,是不给印度留活路,中国到底做了

凭栏观望史 2025-09-28 17:42:35

中印两国闹翻了!印媒称中方对印实施全面“卡脖子”,是不给印度留活路,中国到底做了什么?   印度的电动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年里,以惊人的增速吸引了全球关注。   2020年到2024年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倍,对于印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甚至被媒体称为“弯道超车”,以为能够在电动汽车领域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   然而,掀开这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动机盖”一看,却发现里面的问题重重,根本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完美。   中方被指“卡脖子”的背后,其实是印度电动汽车产业长期对外依赖的现实。   印度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确实在表面上显得格外亮眼,但如果深究下去,发现这个产业链其实是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   以电池为例,印度的塔塔汽车曾试图通过自家子公司生产电池,但由于电池电量衰减等问题,最终不得不转向中国的电池供应商。   所以车辆电池、稀土、电子芯片等关键原材料,几乎全都依赖中国供应。   其实,印度电动车产业的真正瓶颈,并不是中国故意“卡脖子”,而是印度在产业链中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上的依赖。   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而印度对稀土的依赖度达到95%以上。   即使印度自己有锂矿,但由于没有加工技术,必须把矿石运到中国进行处理,再运回来生产电池。   这一系列依赖链条,使得印度在电动车产业中,无论是在技术研发、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上,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更严重的是,印度不仅依赖中国的制造能力,连生产所需的设备和设施也多来自中国。   印度的汽车工厂,大部分的核心设备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如果没有这些设备,连电动车的外壳都没法生产出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印度政府在推动本土产业时,虽然给予了大量补贴,但印度企业的核心技术依然无法突破,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积累严重滞后。   对于印度来说,想要摆脱中国的“卡脖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为了减少对外依赖,印度曾尝试加大本土化进程,甚至不惜向外资企业提供补贴。   然而,除了制造业基础设施薄弱,印度的电力供应不稳定、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也使得外资企业对印度的投资热情不断下降。   即便如此,印度的一些富豪和企业巨头,依然在背地里向中国企业寻求合作,试图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   反观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还在稀土、锂电池等资源的加工上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通过多年的产业链整合,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无论是电池、电动汽车,还是光伏产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印度对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依赖,实际上暴露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印度在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上的不足。   印度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但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短板依然未能解决。   电动车产业的崛起,需要不仅仅是拼凑、组装,更需要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的全面突破。   印度如果想要在电动汽车产业中走得更远,必须加大对本土技术的投资,真正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自主可控。   这场关于电动汽车的博弈,其实不只是中印两国间的摩擦,更是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问题的缩影。   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产业链的深度依赖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在像电动汽车这样的高科技行业。   印度要想真正走出“卡脖子”的困境,不能单靠喊口号,必须实打实地补上产业链的短板。   印度要走向独立自主的电动汽车产业之路,最关键的不是拆掉中国的供应链,而是补强自身的产业链,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否则,不论怎样吵闹,终究是徒劳无功。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